-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doc
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浅刺电针加频谱 治疗 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浅刺电针加频谱)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电针 频谱治疗 浅刺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中医称为“中风”或“口眼歪斜”,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和虚入中脉络而成,笔者通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采用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系晋城市医科所2006年10月~2007年4月间收治的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3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 d,最长52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 现代 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治疗学》[1]拟定面瘫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初起有耳后或乳突区疼痛,继而出现面颊部表情瘫痪。②病侧口角歪向健侧;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作蹙眉、皱额、闭目、露齿等动作,鼓颌漏气。③可伴有多泪、舌前2/3部味觉障碍。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①取穴:牵正、地仓、太阳、攒竹;下关、阳白、鱼腰、颊车、人中、合谷、翳风、足三里。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不锈钢针0.5寸~1.5寸毫针,面部各穴均浅刺,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时,进针与皮肤呈15°角,足三里直刺1.5寸。采用补法,针刺得气后,接G6805-1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针感以患者有轻微跳动感即可,留针20 min。
2.1.2 频谱治疗:电针同时用周林频谱仪照射耳廓周围及面颊(避开眼睛,且用黑布遮盖)。以上两法每日1次,10 d为1疗程,间歇10 d行下一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同前,治疗方法为一般常规针刺。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及露齿轻微障碍;未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3.2 治疗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略)
Ridit表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4 讨论
现代 医学认为面瘫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面神经瘫痪,并认为系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面神经炎所致。病因病机一般认为由于病毒感染、受冷和自主神经不稳致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2]。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经气失于正常布散,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而发病。《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在病之始生也,必生皮毛,故当病邪初侵时必从皮毛开始,本病病位在皮部。《金匮要略》曰:“络脉空虚……歪僻不遂”说明病位在络脉,部位较浅,不宜深刺,且用补法,又《灵枢·官针》云:“疾浅针深,内伤良肉”。强调要根据病位深浅用针。故笔者采用浅刺,皮下透刺,可及时引邪外出,截邪深入,且采用补法为主。针刺浅层可激发经气,且可避免过多刺伤组织,浅刺只入皮肤未达肌肉,无肌肉强收缩而引起的不良刺激,从而可以使疗效提高[3]。《玉龙歌》载“口眼歪斜最可差,地仓妙穴连颊车”。现代 研究 表明:透穴可使多经得气,激发多经气血运行,增加针刺强度,通过提高局部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促进面神经和局部表情的功能恢复,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正是此因。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属,因此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调和气血,散寒通络,祛风清热,改善局部症状,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入侵之功。地仓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于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和颊肌神经末支有面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为足阳明和阳跷脉交会穴,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以茎乳突穿出。攒竹穴系足太阳膀胱经,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以上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