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00 其它材料 M5110 用于制造1、2、3级设备中螺钉类紧固件和驱动杆的轧制或锻造棒材.pdf

M5000 其它材料 M5110 用于制造1、2、3级设备中螺钉类紧固件和驱动杆的轧制或锻造棒材.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5000 其它材料 M5110 用于制造1、2、3级设备中螺钉类紧固件和驱动杆的轧制或锻造棒材

M5000 其它材料 M5110 产品采购技术规范 用于制造1、2 、3 级设备中螺钉类紧固件 和驱动杆的轧制或锻造棒材 0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未被特殊采购技术规范包括的制造1、2 、3 级设备中螺钉类紧 固件和驱动杆的轧制或锻造棒材的采购。 附件1 和2 中的内容: ——所用钢号的适用范围; ——根据级别和直径对棒材进行的检验。 1 冶炼 所推荐的冶炼方式在本规范附件各钢号的技术规格书中注明。 但是,炼钢厂可以采用其它不同的冶炼方法。这时,该工艺应列入认可报告。 2 化学成分要求 2.1 规定值 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所确定的化学成分应符合本规范附件各钢号技术规格 书的要求。 有关Co 含量的要求,应按B2400 、C2400 和D2400 的规定在设备规格书或 其它有关合同文件中注明。 2.2 化学分析 钢厂须提供熔炼分析化学成分单,该单由厂长或厂长正式委派的代表签证。 成品分析通常在订货单中规定。对I 级设备材料,必须进行这种分析。必须 按MC1000 的要求进行这些分析。成品分析可在力学性能试验样品上截取的余料 上进行。 3 制造 3.1 轧制或锻造 为保证去除缩孔和主要偏析,棒料应充分切除。 3.2 机加工 3.2.1 性能热处理前 性能热处理时的棒料直径应尽可能接近交货件直径。这些直径应在验收报告 中注明。 3.2.2 性能热处理后 棒料须加工至交货件的外形。表面粗糙度必须≤6.3 μm ,以保证无损检验的 精确性。表面粗糙度应按MC7200 来确定。 3.3 交货状态——热处理 棒材必须以热处理状态交货。 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不同于使用状态下交货。此时,供货商应证明棒材达到 了最终热处理状态的性能。 进行的处理应在每一钢号的技术规格书中注明。 若该批棒料需作重新热处理,则重新热处理应满足同样的要求。 加工硬化 奥氏体不锈钢在固溶热处理之后可以进行加工硬化,以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 能。供货商在对采购技术规范或情景他合同文件中规定的所有附加要求评估之 后,提出加工硬化率和制造程序。 4 力学性能 4.1 规定值 力学性能指标列于附件各钢号的技术规格书中。 4.2 取样 4.2.1 批的定义 所谓批是指来自同一炉罐号、直径相同、经相同制造过程生产、同炉热处理 (如果采用间歇炉必须是同炉次热处理)、且尺寸相近的棒材所组成。尺寸相近 是指: Φmax/ Φmin ≤1.1 emax/emin ≤1.1 和 Smax/Smin ≤1.25 4.2.2 硬度试验 按MC1000 规定进行硬度试验。每批的每根棒材都须测定硬度值。 首先,硬度试验可以评定棒材的均匀性,其次,它允许选择试验用超长部分。 a )以热处理状态交货的棒材: 所得硬度值应符合4.1 的要求。 b )以制造状态交货的棒材或在以后加工中需经热处理改变其力学性能的棒 材: 在经模拟热处理的试料上所测得的硬度值应符合4.1 的要求。 4.2.3 试验用超长部分 试料应取自棒材的超长部分。截取应在所有热处理完成之后进行。 超长部分必须取自: ——非加工硬化的棒材: 每根棒材进行硬度测量后,在每批中取4% (至少为2 根)的棒材进行试验, 其中2%为该批中硬度最高的棒材,另外2%为该批中硬度最低的棒材; ——经加工硬化的奥氏体不锈钢棒材: 若逐棒进行冷加工,则试验在每根棒上进行; 若该批是取自单次操作的轧制的、未轧制的和冷加工的棒材顶部,则试验在 该批的一根棒材上进行。 试料要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便截取全部试验和复试所需用的试样。 4.2.4 取样 试样应按以下规定截取: ——试样轴线应与棒材轴线平行,其轴线与表面的距离规定为: Φ≤25mm 时,在棒材轴线处; 25mm <Φ≤50mm 时,离表面12.5mm 处; Φ>50mm 时,位于二分之一半径处; ——试验用试样的有用部分与棒料端部的距离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