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排 名 第 一 的 罗 汉阿若稿陈如尊者 排 名 第 五 百 的 罗 汉愿事众尊者 济 公 济 公 南宋僧,法号道济,字湖隐,号方圆叟,临海人,俗姓李。其人容貌俊秀,天性聪慧,少年出家,拜灵隐寺佛海慧远禅师为师,尽得慧远秘传,慧远寂灭,嗣其衣钵,为南岳第十六世祖。道济喜好山野林泉之清幽,巡游南方名山大川几尽。其人博学广识,尤其擅长书法,他的墨迹被人传阅珍藏。 然而性格疏狂,衣冠不整,吃肉饮酒无视戒律,酒醉后常与群儿嬉戏哄闹,时人称之为济颠,尊称济公。以其不遵戒律,被灵隐寺逐出,入南屏山净慈寺作书记。其文字清丽幽默,每有文章问世,市井争相传阅。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圆寂,焚化后得舍利甚多,杭州市民取舍利回家供奉,其弟子收聚剩余舍利,在虎跑泉建塔供养。 盛 茂 和 尚 塔 盛茂和尚塔 林中此塔是盛茂和尚灵骨塔,此僧法名盛茂,法号林公,是资福堂上第三代传临济正宗第三十八世高僧。据说,此僧生前每天晚上念完佛后都要来林中打坐一个时辰,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飘空,从来没有间断过。光绪戊寅(公元1878年)春的一个晚上,他又来此打坐,第二天清晨,众僧发现他一夜未归,忙到林中来找,见他手结弥陀印如罗汉,端坐在松林之下,近前呼唤,才知他早已圆寂,故此在原地起塔而葬。 弥 勒 大 佛 青 龙 山 松海涛声惊昧客 慈云霞影壮禅林 红 螺 寺 文 化 长 廊 谢 谢 欣 赏 紫 藤 寄 松 紫 藤 寄 松 紫藤寄松是“红螺三绝”第三绝,由一株平顶松和两株藤萝构成,松高6米,枝分数叉,两盘藤萝如龙盘玉柱绕松而生。世称“藤缠松,松必死”,而这里的松藤因长期沐浴在佛教圣地的阳光雨露下,因而和睦相处,相得益彰,松给藤以力量,藤给松添妩媚。松藤并茂,形成一把巨伞,遮阴达400多平方米。每年五月初,藤萝花像串串紫玛瑙缀满藤萝架,花香溢满全寺。明朝《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微风静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的记述,紫藤寄松树龄已有800年的历史。 红 螺 塔 吉 祥 大 钟 吉 祥 大 钟 钟的功能:钟为佛教主要法器之一,寺院有晨钟暮鼓之规,击钟有“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长、除妖孽、度众生”之说,民间有免除灾祸,祈求和平之作用,也可借钟声遥祝远方亲人平安吉祥。也有祈盼和平,祝爱情圆满成功。 撞 钟 颂 古刹钟声祝吉祥,佛教文化自品味。 一家和睦,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九九大寿,十全十美。 观 音 寺 一心求佛智 平等行世间 会 乘 殿 在红螺山上看怀柔城 北京2014年APEC会议中心 远 眺 雁 栖 湖 五 百 罗 汉 园 北 京 红 螺 寺 红螺山红螺寺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4公里,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为十方常住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和超凡脱俗的净土佛国,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地位。我国佛教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第十二代祖师际醒大师、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均与本寺有缘。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红螺寺背靠红螺山,前照红螺湖,在山环水抱之中,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寺周林壑荫蔽,藏风聚气,古朴幽静;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御竹林”为“红螺三绝”之一,进入山门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此竹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植。康熙帝来寺降香时,看到南竹北种感到新奇,命寺僧善加管护,于是这片竹林由康熙来时的613竿发展为30余亩百万余株。后来寺院毁了,这竹林却坚挺依然,现今竹林焕发一派生机。当年的怀柔知县吴景果曾有诗一首。 竹 下 作 吴景果(元) 北地严寒不宜竹,三竿两竿爱如玉。 红螺闻有千琅玕,岁旧圆匀森似束。 不知此竹始何时,手植传知云山师。 结根灵谷喜幽邃,藏风聚气长蕃滋。 至尊昔日銮与度,顾此檀栾为少驻。 六百一十又三竿,特敕中官记其数。 即今巨竹尽凋残,弱筱婵娟尚可怜。 想见此君繁盛日,绿云苍雪连诸天。 为语山僧勤看管,平安日报休辞懒。 护取龙孙补旧林,我欲频来参玉版。 红 罗 泉 红 螺 泉 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位公主下凡,化身为两只斗大的红螺生活在池内,暗中保护寺院及当地的百姓,收到百姓尊敬红螺山和红螺寺由此而得名。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山有潭,当山之巅,潭中有螺二如斗,色殷红,夕放光焰,照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