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课堂生成的闪光点_34177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找课堂生成的闪光点_341771

寻找课堂生成的闪光点【主题与背景】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前《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是活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生成的会超出教师的预设之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善于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运用自己教育智慧碰撞学生的新智慧, 随机渗透地把这些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把握生成点呢?下面就以下两个案例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 情境描述 】 案例一: 在教学“24-6”时,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让我惊叹不已,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6=4??4+14=18,14-6=8??10+8=18;还有的同学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8+6=24 所以24-6=18。这些方法都达到了我的预先设计之内,可谓也收到了预先的效果。正在此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老师,我还有种方法。”话音刚落,其他学生都哄然大笑,这名学生平时学习和表现都不好。我当时想,难道还有别的方法吗?小手在同学的笑声中放了下来,我也没有再叫他发言。课后,我把那位学生叫过来微笑地问他:“你还有什么方法吗?” 可能是受到我的鼓励,他自信了许多,学生说:“我是先算6-4=2,然后20-2=18,”虽然得数相等,但按常规思维难以理解,突然间我也有点莫名其妙,于是让他说算理,没想到他竟说得有理有据:24减6,个位4个1减6个1,差2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2就是18,说得多好呀!多么富有创意的解法啊! 【 反思 】 听完学生的话后,我深深震撼了,这个孩子的计算方法是多么有创意啊,而我在课堂中却没有让这名学生说出他的独特想法,没有给他机会去展示自我。可见,在课堂中我们老师要珍惜这些稍纵即逝的意外,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即使我们预先没有设想到,应承认自己的失误,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让它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不同地发展,快乐地成长。 案例二: 在教完《认识四边形》这课后,我突发奇想,问孩子:“如果你是老师,你想给大家布置什么作业?”本以为才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是说不出什么的。但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的点子是如此精彩。 ? ???课堂还剩3分钟,我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小朋友自愿上去说。一双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来,我来!”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 ???首当其冲的是数学课代表郑昊,他学着我布置作业的样子,压低嗓音说:“小朋友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家里,超市里,公园里。今天回家后,到各个地方找一找四边形。”他滑稽的声音逗得全班哄堂大笑。但我却惊讶了,多么了不起的作业!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们想去生活中找数学问题,想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宝贵啊!我马上表示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 ?? ?一向内向的周红这回也举起了手,虽然手举得并不高,但我发现了,连忙请她上来。她胆怯地说:“老师,我想每个小朋友可以剪一些图形,然后考考爸爸妈妈,要求他们说出是什么图形。”这不正符合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吗?多好的作业啊!把数学带到家中,边玩边学数学,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考爸爸妈妈的同时,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 ? 吴小聪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家有副七巧板,它可奇妙了。都是由一些我们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我建议小朋友都去买副七巧板,拼一些有趣的图案,明天再拼给大家看。”我连忙夸他知识丰富,趁热打铁地介绍了一下七巧板,并大加夸奖吴小聪的建议,希望他们回去尝试拼一拼。 ? ???下课的铃声响了,但孩子们的手仍高高举着,我让他们把想做的作业写下来,再交给我。手里拿着这一张张小纸条,读着这一条条建议,虽然有些话语句不通,但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孩子们真实的情感,让我明白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反思 】 ? ???本案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精彩的作业布置超出了老师的预设,成为了一段令老师感到意外的课堂小插曲。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上,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深刻体验并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变成了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教师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碰撞火花,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处理好了就是一次美丽的生成。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感受自身价值,感受数学价值,感受身心的健康快 乐地成长。 以上两个案例,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亲身经历的,它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新数学课堂,我们数学老师真的应该把把课堂还给学生,随时抓住课堂生成的闪光点,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预设与生成,需要老师自己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珍视学生的感受,巧抓生成点 ? ?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