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复杂情况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复杂情况精要

第一节 井塌与防塌 一、井塌的概念 地层钻开后,地层矿物以较大尺寸的颗粒及掉块形式,大量的进入钻井液中,从而导致局部井段井径扩大的现象,称之为井塌。 二、井塌的现象 1、返出岩屑增多,砂样混杂,有上部地层岩石,有时有大块圆角的东西(与钻屑不同)。 2、泥浆粘度、切力、密度、含砂量增高,泵压忽高忽低,有时突然蹩泵,严重时会蹩漏地层。 3、钻进时扭矩增大,蹩钻严重,停转盘打倒车;接单根下不到底;起钻遇卡。 4、下钻不到井底,离井底较远,遇阻频繁,划眼速度慢,划眼中有蹩钻、打倒车现象,划眼中接单根困难,甚至越划越浅。 注意: 在钻井实际中,钻过具有垮塌掉块性质的地层时(比如胜利油田典型的垮塌井段沙河街组),在振动筛上必然要见到量多少不等的所谓掉块。仅凭这一点不能仓促判断为井下出现垮塌。只有当钻过这些地层而仍然存在上述现象时,才能够说明出现了井壁不稳定现象,否则,那就是正常的。 三、井塌的危害 1、不能正常顺利地钻进; 2、容易导致卡钻; 3、井径扩大,大尺寸钻屑带不出来,造成下钻遇阻,长段而困难的划眼; 4、由于井径扩大,出现“糖葫芦”井眼,测井时往往会遇阻卡。 5、由于井眼不规则,影响固井质量。 四、井塌的原因 造成井塌有地质、钻井液及钻井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具体某口井的井塌,可以是这些原因的一个,或由它们的综合作用而造成。 1、地质方面的原因 (1)页岩孔隙压力异常; (2)页岩里面的砂岩透镜体孔隙压力异常; (3)构造应力的影响; (4)强度较低的岩石在地层侧压力作用下向井眼内部位移、变软,然后因洗井液冲蚀和钻具碰撞而掉入井内,造成井塌。 2、钻井液方面的原因 钻井液滤液进入泥岩、页岩后,组成泥岩、页岩的粘土颗粒会水化膨胀产生较大的膨胀压,使井壁岩石受力不平衡造成井塌。 钻井液封堵防塌能力差,不适合井眼防塌要求。 3、钻井工艺方面的原因 (1)钻井液的冲蚀:冲蚀能力及其对井塌的影响,决定于液流的流态和速度。紊流和低粘切、高流速的液流对井壁的冲刷能力大,不利于防塌。 (2)起钻速度过快,尤其是钻井液粘度切力大时,抽汲压力过大,使井内瞬时的液柱压力过小,造成井壁岩石受力不平衡。 (3)起钻未灌泥浆或严重井漏以及发生井喷等致使井塌。 (4)因下钻碰撞井壁、旋转钻柱压撞井壁、以及钻进时扰动泥浆冲蚀井壁等因素促使井塌发生。 五、井塌的预防措施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地质、工程及钻井液设计的有关内容,尤其要详细了解邻井施工过程,剖析发生井下复杂和事故的原因,对本井施工措施非常明确,掌握地层压力系数,控制合适钻井液密度,平衡地层压力,防止因地层应力不平衡而导致井塌。 2、科学处理钻井液,在进入易塌层前,提前预处理,加足聚合物、降失水剂、防塌剂,使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低滤失、强防塌性,粘度切力要适当。 3、工程参数要合适,操作要平稳。 (1)起钻要控制速度(尤其在出现拔活塞现象时),避免因抽汲压力过大而导致井塌; (2)避免在易坍塌段长时间循环钻井液; (3)起钻按要求及时灌浆; 六、防塌钻井液类型 常用的防塌钻井液有以下几种类型: 1、油基(或油包水)钻井液 2、饱和/欠饱和盐水钻井液 3、KCl(或KCl聚合物)钻井液 4、钙处理钻井液 5、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酰胺、钾铵基、两性离子、阳离子、聚磺等)钻井液 6、硅基(或稀硅酸盐)钻井液 7、聚合醇(或多元醇)钻井液 可用于防塌的钻井液类型很多。必须根据地层岩性特点,综合考虑全部影响因素后,才能确定采用何种体系。经常的情况是,在一口井的施工中,根据不同的井深,选用不同的处理剂,实现不同的防塌目的。根据产生坍塌的原因分析,要达到良好的防塌效果,泥浆与工程措施必须紧密配合,两者不可偏废。 七、发生井塌时的处理工艺 1、如果是由于地层应力引起,即钻井液密度偏低,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钻进时循环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2)钻进时压力平衡而起钻时欠平衡; 针对第(1)种情况,必须采取全井提高密度的方式实现压力平衡;对第(2)种情况,可以采取起钻时井内部分或全部适当提高密度的方法(比正常钻进时密度高0.01g/cm3~0.02g/cm3),实现压力平衡; 2、如果是由于泥浆性能不适合地层特点引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化处理。通常的原则是: 尽可能降低API失水和HTHP失水;提高聚合物有效含量,增强抑制性; 加大防塌剂用量。条件允许时,可混入部分原油或润滑剂; 3、如果是由于工程措施不当引起,则应该改变工程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常规的预防井塌的工程措施。 一旦发生井塌,井下存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