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营民营分野之争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探索_0
国营民营分野之争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探索
摘要: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的两路开发 中国 实业方案,开启了贯穿国民党统治始终的国民营分野标准之争,也引发了思想界对中国 经济 现代 化 理论 的思考与探索,并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模式、任务与方向等 问题 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见解。但国民党政府没有及时 总结 总结这些成果,并将其纳入决策与政策之中,导致了其战后经济重建的失败与 政治 上的迅速垮台。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国民营分野;经济现代化理论
On the Controversies Over the Criterions of Separating the State-run and Private Economy and the Early Reflections for the The ories of China’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 Abstract 】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economy, which put forward by Sun Yat-sen in his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not only stirred up the controversies run through the Kuomintang regime over the criterions of separating the state-run economy and the private sector economy, but also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to Chinese ideological circle to reflect the theories of China?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and bring forward some valuabl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is kind of modernization?s patterns, missions, ways and so on. But Kuomintang government’ delay in summarizing these ideological fruits and incorporating them into the policy-making resulted in the failure of its post-wa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collapse of its political governance.
【 Keywords 】 Kuomintang regime, criterions of s eparating state-run and private economy, theories of China’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1921年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的中文版发表,该计划指出:“中国实业之开发应分两路进行:(一)个人 企业 ,(二)国家经营是也”,“凡夫事务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 法律 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 [1](第六卷,P253) 这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探索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过程中,首次对国营民营范围问题进行的政策性规范,也肇始了有关国民营事业分野问题的论争。随着国民党的执政尤其是抗战胜利前后国家资本的高度膨胀,论争日趋激烈,成为 社会 各界普遍关注与参与的一个问题,并一直持续到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该项论争,以国民营分野的标准与 方法 为中心,探讨了经济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 发展 。惜者因政权更替而中断的论争及其贡献,久为学术界所淡忘。本文即以此为中心,做一初步的概括与 分析 ,谨以为引玉之砖。
一、模式:自由、统制与计划
国民营分野标准问题的论争,本质上是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问题的争论。
美国社会学家 M.列维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两大类即“内源发展者”和“后来者”,许纪霖等学者据此将中国的现代化界定为“后发外生型”。 [2] 这一界定既可视为在大量 研究 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