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_0

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 内容 提要:海运是晚清漕粮运输的最重要方式,在此涵盖 经济 性质与 政治 性质的 社会 活动中,西方势力多方插手,以期最大限度地捞取好处。文章通过西方势力从对待运漕粮的谋划与实践、阻止与妨碍漕粮海运、漕粮改折与修改商约等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 了西方势力在晚清漕运变迁过程申的作用,认为不应对这种作用评价过高。 关键词:西方势力 漕粮海运 晚清 清代的漕粮海运,始于道光六年 (1826年),咸丰朝以后,除因太平天国运动及义和团运动而偶有中断外,漕粮海运已经成为晚清时期最重要的漕粮运输方式。正如晚清政局,漕粮海运也在此期间经历了诸多变革,并与西方势力的屡屡插手不无关系。本文即欲通过此个案 研究 ,对这一 问题 作侧面回答。 一、代运漕粮的谋划与实践 在同治十一年招商局创建之前,洋商就已觊觎漕粮海运,尤其是美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美国琼记洋行老板赫尔德与俄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故俄国公使伊格那提业幅千方百计为琼记洋行穿针引线。咸丰十年《北京条约》换约,伊格那提业幅表示,自己在上海时,美国商人声称情愿领价采买台米、洋米运京,“如令伊寄信上海领事官,将来夷船、沙船均可装载,用俄、米旗帜即何无虞”。 两江总督曾国藩对此颇为积极,他说美国人 “性质醇厚,其于 中国 素称恭顺”,由美国公司代运漕粮,“或且输诚而昵就于我,未可知也”。但反对意见亦相当强烈。江苏巡抚薛焕认为,此端一开,恐将来洋商藉口按年勒索银两;如不遂其欲,即阻南漕北上,“贪婪之性,势所必然,不如慎之于始,弗令其于条约外稍存觊觎”。杭州将军瑞昌与浙江巡抚王有龄持同样观点:“若由外国领价买运,价银先人其手,难保不随意开销,窃恐藉此把持,从中渔利,将来南漕海运转多掣肘。”漕运总督袁甲三也坚信:“以现在夷情揣之,其气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蒂芬·洛克伍德:《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1858—1862)》,上海社会 科学 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123页。 中国第一 历史 档案馆藏(以下同类档案省收藏单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月初九日,总理衙门折。 《军机处录副奏折》,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两江总督曾国藩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附件一,江苏巡抚薛焕奏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二日上谕附件,杭州将军瑞昌等折。 骄,其心愈侈,万一发价之后事有变迁,更恐无计可施。”恭亲王奕沂等人亦称,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利用价格杠杆,听任中外商人自行经营。合作虽未实现,在利润驱使下,洋商之间仍出现了一场购运粮食的竞争,仅琼记洋行就从加尔各达、爪哇等地向天津输米 30万担以上。它还与旗昌公司作过一番秘密盘算:两家各自垫支70万美元,共同承运100万担粮食到天津,估计可获利120万元。但是,出乎它们预料的是,由于粮食蜂拥而至,京畿米价狂跌,每石值银不到2两。琼记洋行所运之粮,直到第二年才在天津脱手,亏损达12万美元,“造成了这一年成为琼记洋行自1840年创建以来所经历的第一个赔钱的年头”。洋商大亏其本,争夺漕运的活动暂时沉寂。 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立基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光绪元年 (1875年),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为1钱,以运漕60万担计,就会形成30余万两的差价。《申报》也不得不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只因李鸿章和招商局坚决抵制,才未成行。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户部为了节省开支,又欲让洋商承运漕粮:通过赫德代觅洋商包运,由沪收径运到仓,每石合银不过 6钱,较招商局远为节约。但盛宣怀不无疑虑:“将来权力必尽落他人之手,洋商觊觎本已久矣。”当时商场惯例以每140斤折换为1石,赫德将合同转包给怡和、仁记后,很快就向清廷要挟,以100斤作1石,将成本提高40%。由于“大不合算”,户部只好向招商局求救:“如能承办,不尽之言。”盛宣怀马上答应下来,此事才宣告结束。 当然,洋商与漕粮海运发生直接关系的,有清一代也出现过两起:光绪十一年,江浙部分漕粮由招商局出面,转包给旗昌、太古和怡和代运。二十一年,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