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_0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提 要]19世纪60年代烟台、青岛、威海和龙口等港口先后开埠通商,口岸贸易使腹地工农业获得了长足 发展 ,由此引发了山东省 经济 格局的调整,即经济轴心由沿运河纵向分布变为沿港口和铁路的横向布局。而且由于腹地与非腹地、腹地内部劳动地域分工的差异导致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格局对当代山东经济地理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关键词]港口 腹地 互动 经济格局
本文港口,是指山东烟台、青岛两大港口,此外还有一些起辅助集散作用的小港口。腹地,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港口背后地:既是出口物资的直接来源地,又是进口物资的直接销售地。
1860年以后,华北港口被迫对外开放。山东是华北开放港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北方的开放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青岛、烟台等主要港口倍受学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开放后,人们更加关注港口。首先是人民 交通 出版社出版了 中国 水运史丛书,青岛、烟台港口史名列其中,另外当地港航专家也整理了大量的海关档案。后来范祥德先生对1862—1898年间烟台经济区的兴起与演变进行了考察,并论述了近代烟台出口贸易的发展, 总结 了烟台经济区早期发展的态势和不利因素。刘素芬先生 分析 了1867—1919年间烟台港贸易结构与趋势,并运用大量的篇幅 研究 烟台农业、 工业 、 金融 业的新进展。另外在城市经济史方面,李宝金先生对青岛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青岛存在着由封建贸易港口向殖民地贸易港口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工业港口演变的过程。王守中先生追述了明清至民国(1927)年间运河沿岸城市、胶济铁路沿线及胶东开放城市的发展历程。张玉法先生在 现代
——————————————
寿扬宾:《青岛海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烟台港务局编写组:《烟台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徐德济:《连云港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对外贸易 教育 出版社,1986年。青岛档案馆:《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
范祥德:《近代烟台经济区的兴起和演变》,载彭泽益《中国 社会 经济变迁》,中国财政出版社,1990年。
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台湾 商务印书馆发行,1990年。
李宝金:《青岛城市经济简论》,《文史哲》1997年第3期;王守中:《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化的 理论 框架下,按照 政治 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论述模式,对1860—1916年山东各地的政治、工业、商业、农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庄维民先生从烟台、青岛等口岸贸易引起经济嬗变出发,论述了商路演变和地区市场的发展,而且对近代通商口岸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新式的工农业的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可以说,该著作代表着近代山东经济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学者们未把进出口贸易商品与其他商品进行区分,也没有界定烟台、青岛等港口腹地范围及其变迁,而且忽视了上海、镇江、天津等港口的辐射作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商埠主要的贸易商品从众多商品中区别开来,论述了主要贸易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并据此确定了港口腹地,理清了腹地范围伸缩的脉络和原因。在此基础之上,阐述港口腹地布局对山东地域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一 贸易·市场·腹地
1.1863—1904年烟台市场体系的构建与腹地延伸
(1)贸易
烟台港开埠后,贸易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67—1879年贸易处在成长期,贸易额从1000万增加到3000万两的水平;1879—1895年间,贸易处在停滞期,贸易额浮动在3000万两左右;1895—1913年间,贸易处在极盛期。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为了集散上述商品,在烟台与西部人口稠密区之间的交通通道上每天都有大量物资在流动。当时烟台洋货西进、土货东来,可以从海路和烟潍大道运输。在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好的城市或小港口,形成了外贸物资的集散市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