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重诂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重诂
【作者】马银琴
【内容提要】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寖微,政由方伯,公卿列士献诗讽谏制度荡然不存,讽谏劝正之辞不再被陈于王廷并因此走向衰亡;讽谏之诗衰亡了,以微言立大旨、寓损贬之义于其中的《春秋》於是产生了。
【关键词】 诗 《诗》 讽谏 王者之迹
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出现於《孟子·离娄下》,其文云: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段看似浅白的文字,由于理解上的歧误,引发了经史学家无数的争论,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解释。在众多说法中,具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汉代赵歧《孟子注》云:“太平道衰,王迹止熄,颂声不作,故《诗》亡。”
孔颖达《孟子注疏》云:“孟子言自周之王者风化之迹熄灭而《诗》亡,歌咏于是乎衰亡;歌咏既以衰亡,然后《春秋》褒贬之书于是乎作。”
朱熹《孟子集注》云:“‘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也。‘《诗》亡’,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
清顾镇《虞东学诗·诗说》“迹熄诗亡说”条云:“洎乎东迁而天子不省方,诸侯不入觐,庆让不行而陈诗之典废,所谓迹熄而诗亡也。孔子伤之不得已而托《春秋》以彰衮钺,所以存王迹于笔削之文,而非进《春秋》于《风》《雅》之后。《诗》者,《风》、《雅》、《颂》之总名,无容举彼遗此。若疑《国风》多录东周,《鲁颂》亦当僖世,则愚谓诗之存亡系于王迹之熄与不熄,不系于本书之有与无也。”
杨伯峻《孟子译注》云:“圣王采诗的事情废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孔子便创作了《春秋》。”
从上引材料可知,历代学者几乎无一例外的读“诗”为“《诗》”。但是,《诗》中绝大部分《国风》作品产生于春秋时代,与《春秋》之“作”呈共时性存在。“《诗》亡而《春秋》作”所反映的历时性的承递关系与事实不符。那么,在尊重孟子立论的真实性时,应如何阐释这一命题?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历史内涵?在围绕“迹熄诗亡”说形成的争论中,正确理解“诗亡”之“诗”的意义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兹拟从探求“诗”字的本义及其意义的延伸入手展开本文的讨论。
从字形结构看,“诗”字从言从寺。“寺”字见于金文,写作 、 、 、 、 等形,古文字学家大都认为“寺”为“持”之本字。方濬益云:“寺为古持字,石鼓文‘弓兹以寺’、‘秀弓寺射’,皆以寺为持。” [1]林义光《文源》云:“《说文》云:‘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按从寸无法意。古作 (《邾公牼钟》),作 (《沃伯寺敦》),从又从之,本义为持。 象手形,手之所之为持也,之亦声。《邾公牼钟》:‘分器是持。’石鼓‘秀弓持射’,持皆作寺。”[2]高田忠周亦云:“按 是最古持字,凡手部字古文多从又,又、手同意也。持字已从又,又从手,为复矣。又寺声字,古文从 ,时作 ,诗作 ,持元作 ,作 可知已。‘持’下曰:‘握也,从手寺声。’《荀子·正名》‘犹引绳墨以持曲直’注:‘制也。’《汉书·刘向传》‘及丞相御史所持’注:‘谓扶持佐助也。’夫审固也、制也、佐助也,固当有法度也。”[3]是“寺”字本有“规正”、“法度”等义。按照汉字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从“寺”之字,意义亦多与“规正”、“法度”等义相关,除高田忠周所列“时”、“诗”、“持”外,“等”、“畤”诸字均是如此。因此,与“时”指“四时”,“为岁月日刻之用”[4],“等”指“齐简”,即“整齐书籍”[5]取义之法相同,“诗”字的造字本义应为规正人行、使之有法度的言辞,也就是说,“诗”字是在指代讽谏之辞的意义上产生出来的。这一推论可以得到训诂学上的证明。《淮南子·诠言训》“诗之失僻”高诱注:“诗者,衰世之风也,故邪而以之正。”又《汜论训》注云:“诗所以刺不由道。”《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6]又云:“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7]《文心雕龙·明诗》云:“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毛诗正义》:“为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汉唐时人的这些说法,在正统的“诗言志”一说之外,保留了“诗”字的造字本义。
作者: 222.134.179.* 2007-1-15 21:23 回复此发言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乡环卫保洁投标方案.doc
- 江苏省英语初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按章节).pdf
- 2024年机电安装工程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广汽集团公司2010年度财报.pdf
- HEIDENHAIN海德汉TNC640 (34059x-10) Cycle Programming用户手册.pdf
- 2022年长春市朝阳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数据架构与设计》实践报告-网易云音乐大数据系统构建.docx VIP
- 仓储物流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doc VIP
- 2022年1月吉林省长春市工会系统招聘考试《工会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