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穴位敷贴治疗贴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doc
用穴位敷贴治疗贴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关键词】 穴位敷贴 治疗 贴;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贴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 应用 。 方法 用穴位敷贴治疗贴分别贴敷任督二脉进行预防。每日更换1次,换贴敷1次,停1天,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1%。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贴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当这种“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可以对相应的疾病发挥作用,是一种方便、安全、无痛苦、疗效高的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关键词] 穴位敷贴治疗贴;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是寒冷季节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气候突变,寒暖失常,冷热不调或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疲劳等情况下最易感染发病。对此类疾病,临床一般采用抗菌消炎、止咳化痰等一类药物治疗,但多数病人常常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治愈。笔者根据祖国医学 理论 ,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贴敷任督二脉穴位的方法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结果达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贴敷预防且资料完整的统计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幼儿园、小学学生。调查易患上呼吸道感染3~5次/年的人群146例,均符合诊断标准。本组146例中男79名,女67名;6~24个月14例;4~6岁62例;7~12岁70例。病程:1周94例;2周39例;1个月13例。
1.2 诊断标准 按1987年4月全国呼吸道成都会议判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咽痒、干咳或少量痰液稀薄、色白,整日阵咳,早晚加重、全身酸痛、舌苔薄白等。体征:两肺均未闻及干湿性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正常。X线胸片检查:仅肺纹理增粗[1]。
1.3 方法 将穴位敷贴治疗贴( 中国 云南思茅金利湾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生产),选取任脉、督脉的穴位,进行皮肤清洁,揭掉治疗贴的保护膜,分别敷贴在穴位上。24 h更换1次,换贴敷1次,停1次,2个月为1个疗程,然后随访3个月。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创伤性皮肤、孕妇禁用,出现过敏现象者停用。
1.4 疗程标准 依据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7月制定的《新药(西药)临床论文指导原则汇编》进行判定。显效:经2个月治疗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者;有效:2个月治疗后,随访3个月如果再次发病时临床表现较轻;无效:2个月治疗后,随访3个月如果再次发病时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5 发病天数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 表1 发病天数与疗效的关系表1表明,在146例预防者用穴位敷贴 治疗 贴贴敷预防疗效较理想,该贴预防发病总有效率达91%。
2 讨论
中医学 理论 认为,外界风寒、风热、躁邪等均可从人的皮毛口鼻侵入体内,使毛窍束闭,肺失宣降,气道不利而引起咳嗽。针灸学则认为,人体内有一个经络系统,它是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沟通内外, 网络 全身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通道[2]。如运不畅,极易患病。督脉的功能主要为“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或称“阳之都纲”。督脉有督领全身阳气,领率诸阳经的作用[2]。任脉的功能主要为“阴脉之海”。诸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交会于任脉[3]。根据这个原理,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贴在任脉、督脉穴位上,它是通过两大效应发挥作用: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对人体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它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机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当在“生物共振”效应持续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可以对相应的疾病发挥作用。使透入“吸收”而发挥其免疫调节、改善分泌物阻塞、气道阻力减轻及肺循环等作用,可以对穴位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进而调节气管、支气管与血管平滑肌的舒缩以及淋巴腺体分泌,可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怒江州福贡县义务教育教师专项招聘真题.docx VIP
- 《搭石》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ppt VIP
- 《海岸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GBT51464-2024知识培训.pptx VIP
- AQT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pdf VIP
- 巴中市巴州区事业单位考试考试题库2024.docx VIP
-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doc
- 2025年秋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第4单元 花卉盆景技术——水仙盆景的设计与制作课件》初中劳动技术沪科教版七年级课件7216.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docx VIP
- 惠普 HP E87640 E87650 E87660 彩色数码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