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考试名词解释(09检验本科)
名词解释
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2.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4.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体内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如真菌)乘机繁殖起来造成新的感染。
5.量反应:药物的效应指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可用数量增减来表示。
6.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抗菌药,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7.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产生原有的作用。
8.效价(强度):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或等效剂量)
9.治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
10.反跳现象: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因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原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重。
11.激动药(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12.拮抗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13.化学治疗:对细菌和其他病源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14.部分激动药:药物与受体有一定亲合力,仅有较弱的效应力
15.抗生素后效应: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后,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
16. 向上调节:受体的数目增加,亲和力增加或效应力增强。
17. 向下调节:受体的数目减少,亲和力减低或效应力减弱。
18. 首过效应(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进入肝脏,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19. 肝肠循环:药物经肝随胆汁排入肠腔,有些药物或代谢产物在肠腔中被水解后可被再吸收。
20.药酶诱导剂:凡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
21.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22.一级动力学:指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23. 零级动力学:指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
24.血浆半衰期(t?):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5.Vd: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比值。
26.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源微生物的能力。
27.MIC:最低抑菌浓度,即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28.MBC:最低杀菌浓度,即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29.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因肝脏解毒功能不良,加之肾脏排泄功能低下,用氯霉素后易致蓄积中毒,表现为呕吐、腹胀、面色灰紫、循环衰竭等症状。
30.成瘾性:反复使用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
31.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3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它包括研究药物对机体,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33.质反应:药理效应指标用阳性或阴性、全或无表示。
34.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真菌、细菌等)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病其他原微生物的物质。
35.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反应。
36.首剂现象:首次使用哌唑嗪的患者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反应。
37.抗菌药:凡对体内外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或寄生虫具有杀灭或抑制起生长繁殖的药物。
38.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而残存的生物效应。
39.极量:能产生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40.药物:指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