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北师大版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新北师大版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人口南迁 3、江南经济发展影响 ——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 ——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基础 2、淝水之战 ——使江南经济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三个经济影响 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 什么是民族汇聚?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内迁的原因 强制内迁 自身的需要 2、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一、边疆民族的内迁 历史上称为 结合右图说出边少数民族迁到哪里,有什么影响? 山西 四川 甘肃 陕西 河南 地区:黄河流域 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促进了这次民族融合,他是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是哪个民族?少数民族内迁有什么影响? 不同民族相互学习、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游牧 农 耕 观察两幅图,黄河流域什么变化?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内容 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94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穿汉服 (2)学习汉语 (3)改用汉姓 (4)与汉人通婚 494年 平城 洛阳 1、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交通不便; 2、平城鲜卑族保守势力很强,不利于改革; 3、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改穿汉服 胡服俑 汉服俑 材料一: 魏主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二: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学习汉语 提倡与汉族通婚 以下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方面改革内容? 材料三:魏主下诏:认为“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人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资治通鉴》 采用汉姓 看图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改革有什么影响? 汉人食胡 胡人汉服 使少数民族逐渐汉化,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 学习了孝文帝改革,你有何认识? 民族间应该友好往来,和平相处。各民族要想进步,就必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成就…… 少数民族的生活 汉族的生活 北方的民族汇聚 民族融合 背景 目的 内容 作用 边疆 少数民族 内迁 北魏孝文帝 改革 时间 1、(2010年青岛)“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2、(2010年东营)以下图片反映出的 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D A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可能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 北魏孝文帝 从平城迁都到洛阳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黜。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1、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趋同; 2、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3、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 措施: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说汉语。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你怎样看待?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北朝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烧烤也是少数民族的吃法,而魏晋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 *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烧烤也是少数民族的吃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