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五〕〔高起本〕作业参考解析.docVIP

中国古代文学〔五〕〔高起本〕作业参考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五〕〔高起本〕作业参考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五)》(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杂剧 南戏   2.大都 杭州   3.小令 套数   4.《三国演义》  5.《金瓶梅》 6.《金瓶梅》 7.台阁体 茶陵派  8.杨士奇 杨荣 杨溥 9.英雄传奇 10.《琵琶记》; 11.《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12.潘金莲 李平儿 春梅 13.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4.小令, 套数;   15.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二、名词解释 1.套数:是散曲的主要体制之一,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它是由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在体制上呈现出三个方面的主要特色:一为它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二是它的各个曲牌押同一部韵;三是它通常在结尾部分有〔尾声〕。 2.是对明代文坛上四部杰出长篇小说的总称,这四部小说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他们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均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是元末杨维桢所创造的诗歌创作风格。杨维桢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因而在创作中以超乎寻常的构思和奇特不凡的意象,力图打破元代中期创作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因而使元末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4.元曲四大家:是后人对元代曲坛上四位著名曲作家的赞称。但具体带何人的问题上,元明清三代的许多评论家却各有不同的看法,如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指的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位曲作家;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指的是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白朴四位曲作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指的是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四位曲作家;徐复祚在《曲论》中指的是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四位曲作家。 5.台阁体:是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他们在内容上大多较为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盛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6.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地区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较之传统诗词,散曲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具有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二,它具有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三是它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7.前后七子:是明中期文坛上两个很重要的复古流派。前七子以李梦阳为代表,成员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主要成员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圣唐”的创作口号。从文学创作实践来讲,他们的主 张及创作活动对打击当时的“台阁体”文风有积极作用,但也同时造成了文学创作中模拟之风和形式主义倾向的盛行。 8.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文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写出下列曲辞、诗文的作者、出处并加以鉴赏 1.出自元代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第三折〔滚绣球〕曲子。它通过窦娥对天地不公的发问,表达了窦娥对当时统治阶段腐朽统治的强烈不满和憎恨。感情浓郁激烈,喷薄而出,是窦娥满腔悲愤的生动体现。2.出自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散文。相濡以沫的妻子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她当年亲手所植的枇杷树现在已亭亭如盖。通过这个意象,不仅给人以物是人非的感觉,而且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也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深刻地体现了归有光的散文创作风格。 3.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出自明初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中。金陵自古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昔日的三国和六朝都曾建都于此,希望据此天险可以获得长治久安的局面。但他们却摆脱不了最终灭亡的悲惨结局,昔日繁华的都市现在只能看到荒草凄凄的悲凉景象。作者通过这一意向的设置,抒发了历史变迁中的沧桑之感,感情沉郁悲凉。 4.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第四本第三折中的〔端正好〕曲子。是崔莺莺和张生分别时崔莺莺的唱词。这段唱词巧妙化用古人诗词中的意向,不但创造了令人断肠的萧索离别场面,并且曲词华美,充分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依依不舍的缠绵情谊。 5.出自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尾曲[离亭宴煞]。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作者不喜爱奔波名利的生活,而希望能像裴公和陶令一样,退居田园,陶情山水,过一种闲适自足的生活。诗句音韵和谐,意象鲜明,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 6.出自元代杂剧家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的[驻马听]曲子。这支曲子豪雄盖世,既有回顾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