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五课“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pptVIP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五课“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五课“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

* 中小学课件 杜甫 学习目标 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掌握表现手法和背诵全诗。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每首各咏一人一事 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抒怀 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赴”本是普通字眼,但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群山万壑” 陡然间写活了——如同接到指令的将士,整齐步伐奔赴荆门。 (1)“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开篇写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要借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说明在作者的心目,昭君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的弱女子,而是具有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黄昏”也可以做空间解释:“黄”指漫漫黄沙;“昏”写出黄沙扬起,大漠昏天暗地,“独留”的“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生前 不幸与孤苦 死后 孤寂与冷落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西京杂记》: “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美丽的女子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难怪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何况远嫁匈奴。  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 (2)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诗眼是“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夜月魂归, 思念故乡中体现了“怨恨”。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4)结合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珮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 (5)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合作探究 (6)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