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doc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
摘要: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很多的文化差异,对翻译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为译语读者准确理解原语造成了很大的文化障碍。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移植活动,译者应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尽力让译语读者能够领会原语和译语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化差异;译者;原语;译语
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移植的纽带,所以要准确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翻译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试从人际称谓、数字表达、典故等方面的不同来谈谈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一、人际称谓差异
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现代汉语词典, 第102页)。称谓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导致称谓的差异。
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族制度。在中国封建大家族中,几代同堂,人员关系相当复杂,血亲传统上分“九族”,长幼系列为: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家庭成员数量较少,相互关系简单,如要表示曾祖和曾孙,加上单词great即可,如要表示高祖和玄孙,重叠加上两个great即可。
讲礼貌、尚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在说话时总是尽量谦卑,对人唯恐礼数不周,于是在社交中产生了敬称与谦称。如称别人 “先生”,对自己谦称“晚生”,类似的对应还有:“贤弟”与“愚弟”;“夫人”与“贱内”;“令郎”与“犬子”;“大人”与“下官”等。(包惠南, 第111页)所以,这些词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对等词语,英美人由于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很难理解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
所以,称谓语看似简单,实际上相当复杂,译者必须根据交际语境,仔细体味其中含义,精心选择相对应的称谓词。只有这样,才可以尽量译出其中的意义,达到语用对等的效果。
二、数字表达差异
由于受到民族心理、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字在表达的外延和内涵上也存在着差异。西方人对数字 “thirteen”特别反感,因为耶酥是被他的第十三个弟子犹大害死的。而中国人对数字“六”、“八”、“九”的观念在西方是找不到的,这也反映了中西方对待数字的不同文化观念。
翻译时对数字的处理,应根据习惯,不一定强求字面对等。如:“接二连三”可译为 “one after another”;“乱七八糟译为 “at sixes and sevens”;“九死一生译为 “a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吃一堑,长一智”译为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包惠南, 第204页) “三顾茅庐”应
该译为 “ask someone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repeatedly” 而不是 “go to the hut three times”.
由于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数字时如果照搬直译,会使译语读者难于理解,或者使译文语义不明,以此翻译数字时要考虑使用意译的情况。
三、典故的文化差异
典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熟悉典故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典故的准确含义。英汉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各自的语言都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其中典故的差异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汉语中有“画蛇添足”的典故,因为蛇本无足,添足反而弄巧成拙。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法是 “gild the lily”,因为“百合花”本来就很纯白,如果再添彩的话就多此一举了。英语中 “carry the coals to Newcastle”也有“多此一举”之意,因为 “Newcastle”为英国产煤中心,往产煤中心运煤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
英语中大量的典故都具有象征意义,如: “thirty pieces of silver”(三十块银币),指出卖别人而得到的钱财,它指犹大为了三十块银币而把耶酥出卖了的典故。“a kiss of death”指表面上友好实际上坑害人的行为,它指犹大出卖耶酥时以吻耶酥为暗号。(郭建中, 第373页)。根据《圣经》里的典故,西方人还把 “olive leaf”比喻为“和平”,把“apple”比喻为“诱惑”。
因此,中西方由于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美国著名汉学家李达三(John Deeney)教授在《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Biculturalism and Translation)中指出:“每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