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pptVIP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

十一问: 对于冉有编造借口,孔子为什么只批评了一句,就转换话题,谈论“文德”?这表明孔子的谈话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编造借口属于冉有的个人品质问题,文德属于治国之本,前轻后重,孔子当然要避轻就重。 表明孔子谈话善于撇开枝叶,紧抓主干,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十二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 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 文字理解 夫、是 句首助词和近指代词。 远人 本国以外的人。 修文德 实施文教和德政。 来、安 均为使动用法。 相夫子 辅佐季氏。 谋动干戈 策划动武。 萧墙之内 国内。 丘也 丘,孔子自称;也,句中助词。 有国有家者 诸侯、大夫。 寡、不均 (东西)少、(分配)不均匀。 贫、不安 贫困、不安定。 盖 因为,连词。 和 (上下)和好。 怎么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实际上是说的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是“患贫”--消灭贫穷的主义。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 十三问: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 一误——远人不服不能来 二误——分崩离析不能守 三误——谋动干戈于邦内 孔子对冉有言论的批驳 正确之举: ·丘也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冉有、子路的三点错误: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孔子在此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即对均、和、安的追求;强烈批评冉有、子路既无所作为,又“谋动干戈”的错误。 十四问: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 小结 力伐争利 文德治国 责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 驳 引用名言 设比喻 斥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晓之以礼 晓之以理 晓之以德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 有 孔子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 中心概括 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同例1,表反问,可译为“呢” 1.无乃尔是过与 2.是谁之过与 1、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而不能来(之) 2.“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使……来、归顺 使动用法,使……安定。 3、相夫子 4、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②吾恐季孙之忧 指忧患的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相:名词活用为动词。辅助季氏 3、古今异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是谁之过与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4)陈力就列 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 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义:国家,家庭。 古义:就——居,充任;列——职位 今义:到队列里去。 过 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且尔言过矣 过错,名词 责备,动词 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既来之,则安之 安定,形容词 使……生活安定 4、一词多义 错了,形容词 相 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夫子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 辅佐,动词 引出对象 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对 从 在 5、文言句式 1)固定句式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 2)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恐怕……吧 恐怕该责备你吧? 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这是国家的臣属 3)宾语前置 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该责备你吧? 又何羡乎! A、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于动词前。 B、当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时,就要前置。 又羡慕什么呢? 又羡何乎? 无乃过 尔与? 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既来之,则安之:原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