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地质学第7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地核的物质成分一直困惑着地质 学家,最后陨石给了我们启示。根据 陨石对比,内核成分相当于铁陨石的 成分,即固态铁镍。虽然外核的主要 成分也是铁和镍,但却是液态的。如 何解释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是固态 的呢?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外核 可能含有一些比重较小的轻元素,如 硫、硅等,这些元素的加入降低了外 核的熔点。因此,外核的主要成分为 液态的铁、镍以及少量的S和Si。 据科学家推测这颗铁陨石来自一颗己解体星球的核心部分,它的成分和密度与地球物理学家推断的地球核心完全相吻合。 铁 心 综上所述,地球内部构造可归纳为: 1、呈层圈状:2个一级界面5个次级界面(康拉德面,莫霍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拜尔勒面(413Km),上、下地幔界面,古登堡面,内、外地核界面)。 2、物质组成:地壳(上地壳硅铝、下地壳硅镁),地幔(铁镁硅酸盐),地核(铁、镍,少量硫、硅) 3、物理状态:地核分两层,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外核间为过渡带;地幔顶部为固态,它与固体地壳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为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它将固体岩石圈与固体地幔分开。 * *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 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 第二节 地震的类型 一、按地震的成因分类: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1、构造地震 指由地壳的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和震级最大地震,均属此类。其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规模大,破坏性强。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里德(H.F.Reid)等人发现从旧金山西边通过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发生了顺时针方向的扭动错位,错距达4m以上。在查阅地震前50年中这条断层两侧的测量记录,发现这一段时间内断层两侧有不断累积起来的扭曲变形,在地震中一次断开伸直。于是在1910年里德提出了构造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断层错动时引起的突然弹性回跳造成的-弹性回跳理论。 * 地壳或岩石圈是个具有弹性的刚性物体,其变形情况与弹簧片相似。地壳中的岩石受力后产生弹性变形,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而破裂时,断层两侧的岩石就要回到未变形前的位置 而产生弹性跳动,同时释放能量。因此地震的 发生就是由于地壳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量不断 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 地震断层成因的弹性回跳理论,己得到证 实,并符合震源机制研究的实际观测结果,受 到公认。它对浅源地震的成因机制,解释是合 理的。但对于中、深源地震,则与板块活动有关。 * 2、火山地震 伴随火山活动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这类地震为数不多,只占地震总数的7%。其特点是震源常限于火山活动地带,震源浅,震级小,多属于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很小。 3、 陷落地震 这类地震是由于岩层大规模的崩塌或陷落而引起的。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一般震级小,影响范围不大。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力作用。 * 二、按震源深度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2.5%,其 中震源深度多集中地下5~20Km范围内,属于破坏 性最大的地震。如我国云南的通海地震和唐山地震 震源均为13Km。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 70-300Km,占地震总数的23.5%,主 要分布环太平洋地区,以及地中海北岸,印尼和中 亚一带。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 300-700Km,占地震总数的4%,主要发 生于环太平洋带上。 第三节 地震的分布 一、全球地震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位于太平洋周围大陆边 缘与岛屿附近。 一支从堪察加半岛开始, 向东经阿留申群岛,沿落基 山脉,到南美的安第斯山, 最后终止于南安第斯环。 另一支从勘察加半岛开 始,向南西到日本分两支, 南东支延至马利亚纳群岛, 经关岛向西到雅浦岛。南西 支经琉球群岛到台湾,再向 南经印度尼西亚到苏拉威西岛的东北部,与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汇合。 这一地震带的活动性最强,集中了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所有的深源地震。 堪察加半岛 落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GB/T 43552-2023家用和类似用途舒适风扇及其调速器 性能测试方法》.pdf
-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题型专项练习:动态电路计算(敏感电阻类)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docx
- 2023华润悦府推广提报策划案 #长沙# #城市综合体#.docx
- QGDW11261-2014配电网检修规程.pdf
-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小清洁员》课件.ppt
- 2025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优质 2025.pdf VIP
-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案例.pptx VIP
- 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pptx VIP
-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七章.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