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窦娥冤”课件2.pptVIP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窦娥冤”课件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窦娥冤”课件2

窦娥形象分析 第二层: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愤之词,反映出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窦娥在刑场法的三桩誓愿,是他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誓愿一:血溅白绫。 有人说,此处运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传说苌弘无辜被杀,他的血三年之后变成了美玉;望帝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啼声悲凄。窦娥希望刑场围观的人能明白她的冤屈,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也像苌弘、望帝一样是冤屈之人,两个典故的运用与这桩誓愿相得益彰,进一步展现出窦娥倔强和敢于抗争的性格 誓愿二:六月飞雪。 窦娥不甘心含冤而死,立下的第二桩誓愿借用了“六月飞霜”的典故。相传战国时期邹衍对燕惠王很忠心,可是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他入狱时仰天大哭,当时正值夏天,天空竟下起霜来。此时窦娥拿邹衍作比,极言自己比邹衍还要冤屈。如果说前一桩誓愿在于“动人”,这桩誓愿则在于“惊天”,借老天也为贤臣邹衍动容的传说,表明天理昭彰,善恶有报,表现了窦娥的“一腔怨气喷如火”。 这两桩誓愿不久即应验,形象鲜明地说明了窦娥的冤屈之大,竟然感动了上苍,这说明窦娥被杀实属千古奇冤,从而引起人们对无辜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对草菅人命的昏官的深恶痛绝。 誓愿三:抗旱三年。 窦娥深信冤屈不会泯灭,她立下的第三桩誓愿借用了“东海孝妇”的典故。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代东海郡有个孝妇被诬陷逼死婆婆,他含冤被杀,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东海孝妇与窦娥的人生命运基本相同,孝妇因为孝而被害,窦娥因为善良和孝道被定死罪。窦娥自比孝妇,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使自己蒙受的千古奇冤能像东海孝妇的冤屈那样大白于天下。借“东海孝妇”的典故,立下第三桩誓愿——楚州大旱三年,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无心正法”的昏官污吏,使窦娥的反抗之势到达顶点。 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作者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通过浪漫主义手法虚构出来的。它集中描绘了窦娥刚强不屈的性格,显示了这一千古奇冤所引起的巨大影响,突出了作者同情人民、憎恶昏官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大众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 * * * * * * * * 走近作者、了解元杂剧: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三、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 1、结构 2、剧本 3、角色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