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州传统文化
* * 池州传统文化 (1)池州概况 (2)自然环境 (3)人文历史 (4)美食文化 (5)魅力池州 (1)池州概况 池州是皖江上最古久的濒江郡城。从皖江濒江诸城的建郡史上看,池州晚于曾设历阳郡的和县和襄城郡的芜湖等城,属后发城市,但池州主城区作为郡治城池的时间却最长,不像先她设郡城的地方那样短暂。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建置南陵郡,郡治设在原三国南陵戍亦即今市主城区内,下辖南陵、石城二县,,陈朝时又以南陵郡治作为北江州治,南陵郡辖县增益到五个:南陵、石城、临城、故冶、定陵。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役”撤销北江州、南陵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池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并省高祖李渊的权置州、郡,池州被撤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江南发生方清、陈庄领导的农民起义,辗转盘踞秋浦县(今贵池区)乌石山,唐朝廷为加强沿江的镇守力量,接受江西观察使李勉的幕僚李芃的献策,在秋浦县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由李芃摄池州事,并将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治迁来附郭,旨在加强沿江的镇守,使已分兵进击的方清、陈庄二部不得“合纵”,以各个击破。此后,一直到清末,池州皆为郡、军、州、路、府一级行政建制,且治地都在现在的城区。南宋端平年间上游安庆建城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西南七省出入长江经大运河上京城途中,处于江州和金陵之间的唯一濒江郡城、停泊过往舟帆的天然良港,又是屏障江浙等地的军事重地。新中国成立后,池州历经二撤三建。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改贵池区),设立地级市——池州市。现为安徽省17个省辖市之一。 池州是泛“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达57%,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集中、品ζ最高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进入“两山一湖”区域的重要出入口。池州境内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其中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际性佛教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还有首批4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先秦时代,池 州直到三国时期,池州山区仍是战国时 代被楚国打散后的越国人的君、王部 落的聚居繁衍之地,因此地表地下具 有丰富的越文化遗存。唐代大诗人李 白曾五游秋浦,三上九华,写下秋浦 歌十九首和“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等绝世佳作。杜牧曾任池州知府,并 写下著名的《清明》诗。历代名人陶 渊明、苏轼、岳飞、陆游等都曾驻足 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源远 流长的佛文化、诗文化、戏文化、茶 文化,古老的贵池傩戏、目连戏和青 阳腔,具有池州地域特色和深厚底蕴 的“九华文化”,享誉海内外。 (2)自然环境 池州物产富饶,资源丰富。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池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藏的储量居安徽首位,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多、开发加工潜力大。是华东最大的非金属矿加工基地、安徽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地。池州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茶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池州已初步形成建材、非金属矿、有色金属冶炼、化工、轻纺、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 池州地处安徽省西南部,东南是黄山山脉与九华山 山脉结合地带,北西濒临长江。整个地势由东南向 西北逐渐下降,从中山、低山过渡到低山、丘陵, 最后到岗地、平原。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地 貌组合特征,自东南至西北可分为三个地貌区, 且都是北东方向延伸,尤以九华山----牯牛降中山、 低山、山间盆地和青阳木镇----东流沿江岗地、平 原区,都呈狭长状态,中部青阳县----东至县低山、 丘岭、山间盆地面积较大。 (3)人文历史 池州是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 早在约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辛勤耕作。1977年和1983年先后在贵池灌口乡古石城旧址和里山乡红旗村出 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兵器、钱范、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这些青铜器玲珑别致,铸造精美,具有长江流域的独特风格,说明当时这里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 永泰元年(76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