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VIP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D项,题干 “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的,答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该题题干中“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A.方北有逋寇 逋:窜逃 B.谨拜表以闻 闻:使…听闻,使…知道 C.事捷军旋 旋:凯旋 D.窃恐此人不可卒得 卒:最终,最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与胡综戮力攻讨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少好学,举孝廉,为宁国长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鲂乃诣部郡门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被命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敌所闻知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鲂通过写密信给曹休,使曹休领兵径直前入皖城,周鲂随陆逊截断曹休队伍,曹休的军队一败涂地。 B.周鲂为东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在对付董嗣时,先上表请求停止进兵,以便相机行事,最终用计使得董嗣之祸得以解除。 C.周鲂有大才干,一个月之内便斩杀了彭式及其党羽,后来与胡综协力攻讨,活捉了彭绮,于是,周鲂很受器重。 D.在确定了诱来曹休的计策后又另写了一份秘密奏章,因为周鲂主要是担心孙权怀疑自己,于是上密奏表露忠诚的心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七条以诱休。(3分) ②令于郡界求山谷魁帅为北贼所闻知者。令与北通。(4分) ③鲂遣间谍,授以方策,诱狙杀嗣。(3分) 【答案】 (1)D (2)A (3)D (4)①不能诱使曹休前来,请求派自己的亲信者送笺书七条招诱曹休。令我在本郡地方内寻找山林中为北贼所熟知的头日,让他们与北方联络。周鲂派出间谍,授给他们具体的计策,诱讴董嗣并将其杀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