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介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 土壤污染物危害的表现形式:影响农作物生长、污染物被农作物吸收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第一节:土壤基本知识 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物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一)土壤矿物质: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土壤母质);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 1、土壤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 :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形成,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硅酸盐类、氟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类) 次生矿物质:大多是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溶于水 (二)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基础,与土壤矿物质共同构成土壤的固相部分(动植物残骸、腐殖质等),可改善土壤理、化等性质 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大量营养元素,分解后可提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pH4.5为极强酸性土;pH=4.5~5.5为强酸性土;pH5.5~6.0为酸性土;pH6.0~6.5为弱酸性土;pH6.5~7.0为中性土;pH7.0~7.5为弱碱性土;pH7.5~8.5为碱性土;pH8.5~9.5为强碱性土;pH9.5为极强碱性土。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三) 氧化-还原性 因土壤中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 Eh300mV: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化状态。 Eh300mV:还原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几何平均值±几何标准偏差 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达方法: 95%置信度如元素测定值符合正态分布: 用算术平均值 如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分布: 用几何平均值 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GB/T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NY5020—2001);有的省(市)还制定了这类地方标准。 表5.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 单位:mg/kg 表5.5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GB/T18407.1—2001) 单位: mg/kg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 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 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 4.土壤背景值调查 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 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的收集 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三、监测项目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背景值要求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测定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 (二) 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n——每个采样单元布设的最少采样点数; s——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 t——置信因子,当置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