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张春兴、林清山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doc

参考张春兴、林清山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张春兴、林清山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

參考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1-20 1、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科學心理學的一個學門,它吸收了其他心理學門的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情境上 以教師學生間的交感互動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及建立系統的教學理論。 2、起點行為(始業行為):個人在開始學習一項新事物之前已有的行為。即學生們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3、終點行為:將來要達到的行為。從教學歷程而言,就是預定的教學目標。 4、教學:以學生的起點行為做基礎,從而建立終點行為的歷程。 5、刺激:能引發個體反應的一切情境或事物而言。可來自外在環境,也可來自個體內部,可以是化學性或物理性。就教學歷程而言,如教材、教法、教具、教師、同學、室內外環境等等。 6、個體變項:心理學者研究個體變項,即研究學生的個別差異。有關某一個學生本身的一切因素或特徵。如學生的性別、年齡、能力、健康狀況、家庭環境等等。 7、基本教學模式:確立可達的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起點行為,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選用有效的評鑑方法。 8、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法:(1)觀察法(雖免帶有主觀色彩)(2)實驗法(應用最廣,成效最大)(3)調查法 (4)個案研究 9、發展:個體在生存期間,因年齡與經驗的增日產生身心變化的歷程。 10、發展理論:心理學綜合研究心得對個體行為隨年齡改變歷程的系統解釋。 11、皮亞傑的階段論(訒知發展論):(1)感覺動作期(2)運思準備期(3)具體運思期(4)形式運思期。 12、布魯納的表徵系統論:(1)動作表徵期(2)形象表徵期(3)符號表徵期。 13、弗洛依德:人格發展的動力是「性」,故以「性」為基礎,把人格發展分為五個時期(心理性期論): (1)口腔期0~1.5歲(2)肛門期1.5~3歲(3)性器期3~7歲(4)潛伏期7~12歲(5)兩性期12歲以後。 14、艾瑞遜的發展危機論說明了(1)教育對人的重要性(人格的發展是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2)幼年教育環境的重要性(人格發展是循序漸進的)。 15、弗洛依德人格理論中的「認同」:兒童期經由主動的模倣,或被動的教導,吸取他自認適當也自願具備的行為特徵。因此,兒童期的認同可能是片面的,是由很多別人湊成的自我。 16、艾瑞遜的「自我統整」:過了兒童期,等到「屬於自己的自我」形成後,個人的行為即表現協調與一致 PS.. 「認同」與「統整」不同:前者可經提供楷模去影響兒童,而後者必須靠自己去內化,然後形成。 17、預備狀態:兒童身心發展達到適於學習某種事物的狀態。未達此狀態之前不能學習,達此狀態即可學習。 18、學習: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19、學校有計畫的設計環境,安排學習活動的理由:(1)人類行為改變受遺傳和環境的影響(2)人類幼稚期長,可塑性大。 20蓋聶將人類學習分為八類:(1)訊號學習(2)刺激反應聯結的學習(3)連鎖作用(4)語文聯結(5)多重辨別(6)概念學習(7)原則學習(8)解決問題。 21-40 21、古典制約學習:巴夫洛夫-刺激代替性的學習歷程。ex.漢英對照學習英文單字的方法。 22、嘗試錯誤學習:個體多個反應中選一強化而固定之學習方式。(桑代克用貓做的開啟迷籠實驗)。 ? 練習律:練習次數愈多,個體的某種反應與某一刺激間的聯結則愈強。 ? 準備律:個體身心狀態準備反應時,聽其反應則感滿足,阻止其反應則感苦惱。 ? 效果律:反應後獲得滿足效果者,反應將被強化,刺激反應間之聯結加強。 23、斯肯納的操作制約學習:個體在刺激反應下,出現某種有效反應,被固定保留下來;即個體學會以此反應為手段或工具解除困境達到目的。 24、增強作用:因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稱之。 25、正增強:因增強物出現而強化某種反應的現象。 26、負增強:因增強物消失而強化某種反應的現象。 27、類化:刺激反應間發生聯結之後,類似的刺激也將引起同樣的反應。 28、辨別:刺激的差別過大時,個體將會選擇不向它反應。 29、消弱現象:刺激反應間發生聯結之後,如增強停止,制約反應之強度將逐漸減低,最後終將停止反應。 (但仍有其積極的意義:ex .不良習慣的革除-習慣性的反應得不到滿足) 30、次增強作用:增強作用會發生擴展現象,與增強刺激相關連的其他刺激也會產生增強作用。Ex. 金錢可換食物;金錢:次增強物。 ***** 教育心理學的期未考內容要再讀一遍哦 ***** 31、認知學習:個體用已有經驗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歷程。 32、頓悟學習(by庫勒):不是盲目亂動偶然獲致的結果;而是由於在知覺經驗中發現了各種刺激之間的關係。 33、認知學習理論(皮亞傑)中五個基本觀點: (1) 基模: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行為上表現的基本行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