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教学.doc
2.3 大气环境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难点:风的形成过程及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别。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
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教学过程:
解决步骤:
1、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播放Flash课件中插入的台风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大气
运动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如下问题:大气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
能量来源是什么?大气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导入新的课题。
(板书课题:大气运动)
知识准备:
(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演示:在空地上烧废纸,让学生注意观察灰烬的运动情况,
并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2)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处气压低,气温低处气压高;
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反之小。
(3)一般情况下,空气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
(4)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有了以上知识后,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了。
(板书: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3、展示课件或在黑板上画出如下图:
B(热) A(冷) C(热)
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A、B、C三地为什么会有冷热差异?A、B、C三地气压将发
生怎样的变化?空气将发生怎样的运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到讲台上画出热力环流图。
然后,再用课件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B(热) A(冷) C(热)
4、据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
问题。
实际上,一些用心的同学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就有
可能发现了问题,如:为什么示意图上,海拔高处的气
压比海拔低处的气压还高呢?为什么图上有的地方,大
气从低压处流向高压处呢?等等。
结论是: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板书: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各地冷热不均。)
5、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利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知识分析“城市风”、
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
作用,展示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过程,将取
得很好的较果。
6、案例分析:
下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居民发现,当地每天大气污染
的程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试分析讨论当地大气污染的日变化
特点,并说明理由。由于资金的原因,该城市的工业区、商业、
文化及住宅区的布局暂时不能作大规模调整。在这种情况下,
怎样减轻商业、文化及住宅区所受的大气污染?
7、承转: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大气运动有垂直方向上
的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就
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风的形
成知识。
(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解决步骤:
1、旧知链接:(可让学生回答)
(1)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