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县侗族稻鱼鸭共生系统调研报告-中南民族大学.doc

贵州从江县侗族稻鱼鸭共生系统调研报告-中南民族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从江县侗族稻鱼鸭共生系统调研报告-中南民族大学

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调研报告* 詹全友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邮编:430074) 内容提要: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中,稻田为鱼、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而鱼、鸭在觅食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侗乡人利用智慧,使稻、鱼、鸭和谐共处,互惠互利,这种模式在从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不仅是作为回望历史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生态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也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而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优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正是贯彻落实这些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此,笔者于2013年7月16—23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占里、小黄、高仟等侗乡对稻鱼鸭系统的生态模式进行了调研。 一、从江县基本情况 从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都柳江从北向南宛延而过。东经108005′—109012′,北纬25016′—26。05′,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辖7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共有38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末,总人口31.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9.55万人,这里聚居了苗族、侗族、壮族等7个少数民族,又以侗族文化为代表,故从江又被称为侗乡。 从江县界东部、南部与广西交界,西部、北部与本省荔波、榕江、黎平三县毗邻。从地形地貌上看,从江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向广西山地、丘陵过渡,苗岭山脉南麓与南岭桂北诸山接壤地带。地势复杂、起伏较大,呈西南高,东北低,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676米,最低海拔137米,相对高差1539米。全县地势以珠江流域都柳江干流66公里为横轴两翼递升山势的递变轮廓,构成了从江县地形骨架,县内山区丘陵面积达318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8%。就土壤而言,从江处于全国黄壤、红壤复合地带,硅铁质风化壳地区,土类以黄壤、红壤为主。土壤的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中、上等土质较多,是高氮、高钾、少磷、富有机质的土壤类型,pH值在4.5—6.5,非常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县境内地型地貌独特,地势多变,山峦叠嶂起伏,沟谷发育密集。这就为动植物品种的地方性特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独特小生境。从江全境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并带有南亚热带气候特点。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8.4℃,积温5805℃,无霜期328天,最长为362天,最冷月份平均7.8℃,极端最低-4.4℃,年降雨量在1050—1250毫米,为地方特色水稻的种植及稻田养鱼养鸭提供了独特的优越自然条件。 据考证,“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是从江县侗族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世代沿袭的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稻鱼鸭系统在从江县侗乡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对现代农业具有重要启示,早在2002年就受到许多中外专家的关注,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2013年,又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二、稻在稻鱼鸭系统中的生态作用 小黄是有名的侗族大歌之乡,《布谷鸟之歌》唱道:“阳春三月,布谷鸟在山上叫,布谷、布谷,它在叫朋友,我在唱着歌。它在叫人们做秧田,人人要抓紧,不要误季节,秋收时节才能禾满仓。大家要勤快,谁也别偷闲,秋收时节才能禾满仓。”稻鱼鸭系统中,稻无疑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是根本保障。禾糯,是从江侗乡人对其地方糯稻品种的统称。侗语称为“苟的娥”(糯米)、“苟叹”(摘糯),或“苟梢”(蒸糯)等,侗语“苟”是“稻谷、米、饭”的意思。据调查,黔东南侗族种植的禾糯品种是目前我国保存得最多的地区,仅从江县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61个禾品种材料,已征集到的有258个禾品种,自古就分有红广糯、白广糯、金钗糯、早黄糯、黄丝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