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4第2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VIP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4第2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4第2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作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评价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二)人物轶事 辛弃疾手刃叛徒 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的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义端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一)背景链接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词人时年35岁,南归已逾12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用 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及典雅者,即称“用典”。用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①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②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③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④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不仅增加诗词的外形之美,且使其内涵更为丰富。 Ⅱ.文化常识 1.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 2.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3.元嘉草草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 ] [ ] [ ] [ ] [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 [ ] [ ] [ ] [ ] [ ] (一)读准字音 1.稼轩()     2.遥岑() 3.玉簪() 4.螺髻() 5.堪脍() 6.揾英雄泪() 7.孙仲谋() 8.舞榭() 9.巷陌() 10.金戈() 11.狼居胥() 12.佛狸祠() (二)写准字形 1. 2.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