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膳食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荐国家科技进.PDF

营养膳食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荐国家科技进.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膳食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荐国家科技进.PDF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营养膳食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推荐单位 教育部 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 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技术创新为:筛选和明确代谢性疾病的新的营养膳食相关的危 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筛选和明确了食物活性物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作用 及其机制;制定了我国居民多酚类活性物质防治慢病的特定建议值 (SPL) 的国家指南;建立植物性食物多酚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的新方法,联合企 业研发多酚类活性物质的保健食品。 关于花色苷、大豆异黄酮的适宜摄入量的相关研究被写入《中国居民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指南》;建立了我国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植物化 学物含量的数据库,为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指导性的营养膳食措施。 该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中1项已经转化,指导包括汤臣 倍健等多家保健食品企业研发了10种保健食品,近5年新增销售额约8亿元; 并推进了“三农”建设,包括重庆药用木瓜基地建设及广州桑果园基地建 设。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 年度国家科 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代谢性疾病患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建立合理营养膳食是降低这类 疾病的关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食物中生物活性物质对代谢性疾病对代谢性疾病防治 作用是不仅是营养科学而且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项目团队历经近20年的研究, 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 开展了食物成分包括营养素和食物活性物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基础及转化应用研究,取 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1.阐明了多个代谢性疾病营养相关新的标志物 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的预防策略都是针对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标志物而开展的。在追踪6年的冠心 病患者队列(3000多人)和普通社区人群队列(5000多人)以及人群干预和实验研究, ①首次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群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的评估模型;②明确冠心病风险新的标 志物,包括:升高的红细胞膜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炎性因子、血浆RBP4 、蛋氨酸 中间代谢物-S-腺苷同型半管氨酸(SAH)水平;③HDL介导的血浆胆固醇能力是预测冠 心病风险的新的指标;④冠心病患者适度超重降低其死亡风险。上述研究的结果为代谢 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为进一步研究食物活性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性等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向。 2. 筛选和明确了多种食物活性物质防治代谢性疾病作用及其机制 针对代谢性疾病 的靶点,从食物改善代谢性疾病层面出发,筛选具有防治代谢性疾病效应的食物中的活 性成分,并明确其作用的分子机制。①利用体外和体内干预方式,研究了100多种植物 性食物萃取物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增值等的改善作用,并发现其改善作用与食 物多酚含量呈相关;②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0多种食物活性成分(花色苷、白藜芦醇、 大豆异黄酮、槲皮素、番茄红素、CoQ10等),在动物和人群或细胞模型,明确其改善 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③提出了不同 多酚类物质通过肠道细菌共同的代谢物防治代谢性疾病的的作用机制和和靶点的新的 理论;④在社区人群队列(5000多人,6年追踪),进一步验证了发现富含大豆异黄酮、 花色苷、白藜芦醇和槲皮素等食物摄入与颈IMT负相关,并且具有改善代谢性疾病血脂 紊乱、炎性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作用,建立了防治代谢性疾病的膳食 模式。 3 .首次制定多酚防治代谢性疾病特定建议值(SPL)的国家指南 ①首次建立我国 常见食物多酚类物质含量数据库。在北京、天津、新疆、武汉、重庆、广州等地,在春 夏和秋冬两季分别采集130多种常食用植物性食物;统一采集样本、样本前处理、 HPLC/HPLC-MS检测方法,测定了130多种常见植物性食物中的上述10多种具有防治代 谢性疾病的食物活性物质,包括花色苷、白藜芦醇、槲皮素、坎二菲醇、玉米黄酮、杨 梅黄酮、芹菜配基、大豆异黄酮、葛根素、酚酸、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等含量,首次 建立了我国常见食物中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数据库。②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人群横 断面(5000多人)、追踪人群5000多人(随访6年)分析人群10多种食物活性成分摄入量 与疾病风险的关联,以及开展了600多人的人群干预研究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