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停车场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城市停车场设计

坡道宽度最小建议值: 不同长度、宽度、坡度的直线坡道使用面积比较值: 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分为三级。 地下停车库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思考题 1.地下停车场规划有哪些要点? 2.分析地下停车场工艺流程。 3.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及坡道设计有哪些特点? 4.地下停车场有哪些主要要求? * * 不同停车角度,所需停车面积不同,见表: * * 在选择停车间柱网时,除满足停车技术要求和使用面积达到最优外,还需考虑结构经济合理性,包括结构跨度尺寸不应过大,材料消耗量要小,结构构件尺寸合理,在平面和高度上不过多占用室内空间,跨度和柱距比例适当并与一定的结构形式相适应,以及柱网单元种类不宜过多等。 过大的柱网尺寸,会使结构构件尺寸很大,用钢量高,空间利用上不够合理。 如日本新宿西口地下街停车库,采用10.5x7.8柱网,结果梁高达1.4m。 结合我国情况,以6~8m为宜。 * * 柱网形式与结构形式一般同时进行,以期使两者协调一致。 梁板楼盖、无梁楼盖、幕式楼盖和拱形楼盖是地下汽车库经常采用的顶部和底部结构形式。 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矩形结构和拱形结构。 又分为梁板结构,无梁楼盖、幕式楼盖。 侧墙多为钢筋混凝土墙。 多为浅埋,适合采用地下连续墙、大开挖建筑等施工方法。 * 有单跨、多跨、幕式及抛物线拱、预制拱板等多种类型。 特点:占用空间大、节省材料、受力好、施工开挖土方量大,有些适合深埋,不如矩形结构采用广泛。 * (一)坡道设计 1.设计原则 1)坡道要有足够的通过能力,满足进、出车速度和数量要求; 2)满足坡道在使用上的各种技术要求,保障行车方便、安全。 3)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应使坡道面积尽量紧凑。 4)坡道的结构应简单、合理,并根据防护要求保证足够的坚固程度。 5)坡道地面构造应采取防滑措施,对于回转坡道有转弯半径的要求。 * 2.坡道类型 两种基本类型:直线型坡道,曲线形坡道 * 直线型坡道视线好,上下方便、切口规整、施工简便,但占地面积大,常布置在主体建筑以外。 曲线形坡道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狭窄地段,视线效果差,进出不太方便。 混合形坡道两者结合。 坡道设计最主要是适用、节约用地、坚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坡道总体设计。 * * 3.坡道与主体交通流线 应顺畅,方向单一, 流线清楚,出入口明显。 进出坡道既可同向也可在两侧, 取决于出入口道路情况。 * 4.坡道技术标准 (1)数量:应满足进、出车速度的要求,使之具有足够的通过能力。 据日本、德国资料,单车线直线坡道单向最大通行能力为500~600辆/h,即每6s近、出一辆车。 考虑到坡道类型、坡度、宽度、驾驶技术等各种因素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日本建议取200~400辆/h,一般可取300辆/h. * 还应考虑车辆出入是否方便和防火要求。 防火要求规定:在容量超过25台车的地下汽车库内,至少有两条在不同方向上的坡道; 在场地狭窄,布置两条坡道有困难时,可将其中一条改为双车线坡道,另设一套备用的机械升降设施。 此外,还应注意其对停车间面积的影响。 * 坡道的坡度直接关系到车辆进出和上下的方便程度及安全程度,对坡道的长度和面积也有一定影响。 根据要求: 小车爬坡能力为18°~24°, 中型车为22°~28°。 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 太大爬坡困难,太小坡道太长。 最大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7%。我国建议值10%~15%, 日本常用12%~15%,德国10%~15%。 * * 坡道长度 取决于坡度, 由几段组成, 计算面积可 用水平投影 乘以cosα。 * (一)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 防火分类应为四类,每类应符合规定。 * * (一)总图设计时需考虑因素 (1)场地的建筑布局、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2)是否有其他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3)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高程、草地、山地。 (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是软土还是硬土。 * (5)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6)出入口宜距公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距离,距立交应大于80m,距地下综合体、桥隧等应大于50m。 * (7)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2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8)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9)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建成后地面的规划,如绿地、广场、公园等。 * 1.广场式矩形平面 设置:广场地下, 出入口:常在广场一侧道路设计 地下停车场,进出方便,同时尽 可能同人流密集区有一定距离。 总平面形式:矩形、近似矩形、梯形等。 * 设置:在城市道路下,按道路走向布局, 出入口:设在次要道路一侧, 平面形式:为条形。 * 由于地段形状不规则或专业车库等原因, 施工复杂,造价增加。 * 圆形平面的优点可以建在广场、公园及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