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选读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精要

(2)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春季感受风邪,风属木,木气通于肝。若当时发病即是外感病;若当时不病,邪气留连,伏藏于体内,至长夏脾土当令之时,木郁乘土,则发为飧泄。 临床常见:腹痛,飧泄,泻后痛减,证属木郁乘土,治以疏肝健脾,宜用痛泻要方加减。(防风、白术、陈皮、白芍) (3)夏伤于暑,秋为痎虐 痎虐,疟疾的总称。夏季伤于暑邪,立即发病的,则表现为暑病。 若不立即发病,暑邪留连于体内,至秋季又外感秋凉之气,引动体内郁热,寒热交争,则发为痎虐。 (4)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指夏末秋初的湿盛时节。若此时伤于湿邪,当时即病,则发为湿邪困脾的濡泻等证。 若当时不病,湿邪蕴积于体内,郁而化热,至冬季又外感寒邪,外寒引动内热,上乘于肺,则发为咳嗽(热嗽)。 若湿伏体内,聚而成痰饮,至冬季又感受寒邪,内引痰饮,则发为咳嗽(寒嗽)。 [原文] 24 一级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注释] 1、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阴阳是人体气血的根本。男女,根本。 2、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古代浑天说认为天体运转是自东向西旋转,称右旋。日月星辰不断地自左向右旋转,才有昼夜、四时的变迁。《内经》受此影响,认为左右为阴阳升降之道路。 3、能始:即原始、本始的意思。能,通“胎”。 [分析] 进一步概括了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本句的意思是:阴为阳而镇守于内,阳为阴而役使于外。守,镇守于内。使,役使于外。 此句原文阐明了阴阳双方依存互根、相互为用、消长转化的关系。 对人体来说,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是阴精的功能表现,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分割。 [原文] 25 二级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注释] 1、法阴阳:取法阴阳的规律。法,取法。 2、喘麤为之俛仰:指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麤,同“粗”。俛,同“俯”。 3、烦冤:即烦闷不舒。 4、能:音义同“耐”。 5、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6、数慄而寒:即频频战慄而恶寒。数,频繁、多次之义。慄,战慄。 7、更胜:即阴阳胜负交替。更,更换之义。 8、形能:即形态。指疾病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而言。能,同“态”。 [分析] 1、本节阐述了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阳气偏胜,则身体发热、无汗而喘;阳极阴竭,故齿干、烦闷,腹满,预后不良。 阴气偏胜,则身体恶寒,汗出,身寒战慄,四肢厥冷; 阴极阳衰,故腹部胀满,预后凶险。 阴阳失调 2、指出阳胜病“能冬不能夏”,阴胜病“能夏不能冬”的观点: 即阳胜的病人,在夏季会因暑热而更加损伤阴液,使病情加重;若在冬季,则可借助冬季之寒凉,来驱散体内之热邪,使病情稍有好转,故阳胜的病人“能冬不能夏”。 阴胜的病人,在夏季可借助夏季之暑热助体阳,以驱散寒邪,使病情稍有好转;若在冬季,则冬寒会更伤阳气,使病情加重,故阴胜的病人“能夏不能冬”。 这是因为自然界阴阳之气在一年四时有盛衰消长的运动,而人体内的阴阳与之相互通应。因此,阴阳偏胜偏衰的病人,体内阴阳失衡,不能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适应,而往往因四时变更使病情加重或死亡。《内经》这一理论反映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属于阳证的疾病,一般在白天或夏天加剧,夜间或冬天减轻;属于阴证的疾病,一般在夜间或冬天加剧,白天或夏天减轻。 临床诊治应当把疾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阴阳应象,语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篇解] 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应:即对应、相应。 象:即表象、现象、征象。例如人体的藏象、病象、自然界的物象等。 本篇论述了人体脏腑阴阳与四时五行阴阳,其象相应,所以篇名“阴阳应象”。 大,广也。由于本篇所论内容非常丰富、广博,所以称之为“大论”。 [学习要求] 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掌握阴阳的可分性 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 [原文] 21 一级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