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节.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节

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文言虚词重难点突破 考纲链接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之、以、乃、因、所、于、若、其、且、则、焉、为、者、与、乎、也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份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关于文言虚词的考点解读 这项说明中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常见”和“在文中”。“常见”就是指大纲所列常见的18个为主的文言虚词(之、而、何、乎、乃等);“在文中”,表明考查的目的是要检验考生对于语境的把握能力,而且从虚词的特性出发,其具体功用也只有结合语境才能比较准确地加以界定,不是单纯的积累可以发挥作用。 特别说明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 课堂目标 【教学目标】 学会推断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加强对常见虚词重难点用法和意义的掌握 【教学重点】 在较复杂语境中准确判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明朝宠臣洪承畴抗清被俘后变节,他为了某种目的,在大门上书一对联:“君恩似海,臣节如山”。 有人在上下联各添了一个虚词,就使对联具有尖锐的讽刺效果。该加什么虚词呢? 君恩似海矣(也),臣节如山乎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用法及意义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既来之,则安之。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尔等视我旗动,乃可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三模)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常见虚词用法和意义推断指津 注意积累,培养语感 认清用法,弄准词性 联系语境,准确落实 做好检验,语意贯通 常见虚词重难点用法和意义强化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作计何不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自以寿不得长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 变法者因时而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于今无会因 蒙故业,因遗策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父去里所,复还 ?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业精于勤、荒于嬉。 君幸于赵王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国其若之何?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且焉置土石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为官一任,富民一方。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祥著之,庶不湮没焉 余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尔其严察惩创,即皇庄亦毋宽宥(七模) 居官苟善,岂有不致声誉者 (七模) 综合检测 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人之立世,若1为一己私利,慎莫恣意妄2为。3为生之大义,诚如先贤所言:4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履道义而没,必5为亲朋所敬,邻里所尊。若汲汲私利,轻则6为亲朋不耻,邻里侧目,重则斧钺加身,性命不保,何求7为? 答案:1介词,为了;2动词,做;3介词,因为;4、介词,替,给;5固定结构,表被动;6介词,表被动;7助词,呢。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为学,岂可明日复明日?须知明日1何其多,胸无点墨,2何能胜大任?若子无一能,及长3何为?纵而翁多财,4何若女之多才? 答案:1、副词,多么;2疑问副词,怎么;3、疑问代词,什么;4、疑问代词,哪里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