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灰家山设计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2灰家山设计汇

第一部分 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宜都市王家畈乡灰家山重晶石矿位于宜都市王家畈镇龙潭河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7′13.06″~111°17′25.59″,北纬30°10′15.26″~30°10′28.34″。从矿区至王家畈16km,有矿山公路1km连接到县道,从王家畈至宜都市约30km,至枝城镇25km,距五(峰)—宜(都)县道公路仅1km乡村公路与之相接,矿区外缘有省道S225,焦枝铁路、枝城港。交通运输较便利。 插图 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该矿位于王家畈镇龙潭河村境内,矿区所处低山区地貌,植被发育,地形坡度5°~12°。矿区内地表无大的水系,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沿山坡往下汇入沟谷,排出区外。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西部小溪河床,河床最低处海拔标高为+195.4m(视为当地侵蚀基准面),区内最高海拔+389m。矿体出露标高为+356.3m~292.6m,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矿山自然排水。 2、区内经济 矿区及周边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m、柑橘、茶叶等。工业为小型重晶石矿、方解石矿等开采企业。矿区及周边经济较发达 3、气象 矿区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七至八月气温极端最高达40℃,元月份为低温季节,极端最低气温为-6℃,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m,雨量多集中在4-9月、7-8月;无霜期272天。 4、地震 根据地震动态数据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查得,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受影响微弱。 三、开采现状 宜都市王家畈乡灰家山重晶石矿建于2006年,生产规模0.5万吨/年,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多年的露天开采,浅部资源已基本采完,采坑最大深度已达50m,现矿层上、下盘边坡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宜昌市同类型的急倾斜脉状矿床的开采经验,发现该类矿床转入地下开采后,产能逐步提升,安全管理难度明显减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重晶石矿资源,矿山原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生产规模由0.5万吨/年的扩能为3万吨/年。 该矿周边无相邻矿山。 四、外部建设条件 1、水源 矿区目前供水水源主要引自山泉溪流,然后引入矿区蓄水池,其水质符合生活用水的标准。 2、电源 矿山外接电源引自王家畈镇10kv变电站,经矿用变压器变为低压400v供电。 3、文物古迹、旅游景点及其它地面建筑等情况 矿区附近无文物古迹、旅游景点及重要建筑物,矿区内住户稀少,矿层露头处周围无居民住房。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矿区地层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其中以寒武系分布最广,呈近东西向展布。奥陶系主要呈条带状横贯工作区中部。志留系分布于工作区南部。其余则零星分布。地层区划属扬子区黄陵八面山分区黄陵小区。 现将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3sn) 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为一套巨厚的白云岩沉积,区内总厚573m。下段为深灰色中厚层状亮晶砂屑云岩夹浅灰色泥粉晶云岩、泥粉晶灰质云岩、粉细晶云岩、泥晶云岩,含燧石团块和条带;上段基本为一套深灰色厚—巨厚层状结晶内屑云岩、灰质云岩,含燧石团块和条带,上部可见含乳白色重晶石团块和细脉。 2、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O1n) 本组按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为浅灰—灰色中厚—厚层状泥粉晶灰岩、泥粉晶生物屑灰岩、亮晶粒屑灰岩、细粉晶云岩夹黄绿色页片状粘土岩;上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亮晶、泥粉晶粒屑灰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含燧石团块和条带。厚146m~169m。 3、奥陶系下统分乡组(O1f) 本组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亮晶生物屑灰岩、亮晶粒屑灰岩夹灰绿色页片状粘土岩组成。厚39~59m。 4、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 本组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巨厚层状泥粉晶、亮晶内屑生物屑灰岩、生物灰岩,在底部夹瘤状亮晶生物屑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或条带。上部夹一薄层页片状粘土岩。厚86~96m。 5、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 本组为一套中厚层状瘤状泥粉晶生物屑粘土质灰岩,局部夹页片状粘土岩,上部泥质成分较下部高,按颜色明显三分,由下而上为黄绿色→紫红色→灰绿色,底部可见一层亮晶生物屑含海绿泥石灰岩。总厚62~70m。 二、构造 断裂构造在区内比较发育,重晶石矿体一般赋存在这一组断裂内。主要断裂有潘家湾断裂、骡马冲断裂,其主要特征叙述如下: 1、潘家湾断裂 潘家湾断裂带发育于宜都市西南潘家湾一带。其主断裂北起榨房湾附近,向南经潘家包至灰家山,斜切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全长约9公里。在矿区内反映为其次级断裂(F1),北段走向320°,南段走向340°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