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和孟子精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思和孟子精选

子思和孟子 前几次,我们写了战国三教九流里面的法家、兵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却没讲过儒家。其实儒家人物在战国中也还是很活跃的。这次集中讲一讲战国初期两个重要儒家人物的故事吧。 子思 孔子有个儿子叫孔鲤,字伯鱼。不过伯鱼不算长命,五十岁的时候就先于孔子过世了。孔子这时候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很悲惨。 幸好孔鲤也有儿子,叫孔伋,字子思。子思受学于曾参,是吴起的同门师兄弟(或者是师叔)。虽然比不上吴起那么能打,但这个子思依然很厉害,被后世尊为儒家“述圣”。他是儒家四书之一《中庸》的作者,也是“亚圣”孟子的老师。 《通鉴》上记载的事情都发生在子思在卫国做官的时候。 一次,子思向他老板卫侯推荐一个叫苟变的人才,说,这个人打仗很厉害,可以做将军。他老板回答他说,我知道他这个人,我也知道他很厉害,但是这小子在做基层办事员的时候,有一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这种人的人品是不是有问题呢?所以我不准备用他。子思没有退却,继续劝诫卫侯,他打了个比方,说,好的老板选拔人才,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所以呢,如果有一根很好的木料,但却有几个地方腐烂了,高明的工匠是绝对不会忍心扔掉的。现在老板你处于乱世之中,正是要不拘一格吸收人才的时候,你却因为两个鸡蛋而放弃一个那么厉害的将才,这种事情如果让邻国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啊。卫侯听了,确实是这个理儿,对子思一再拜谢。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了,儒家的人不是一向都很迂腐的么,不是一向都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有很高的标准的么。拿老百姓俩鸡蛋,虽然物质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在道德修养上,却是很大的污点。为什么子思这位儒家早期嫡系人物会向国君推荐一个有道德污点的人去关键岗位呢? 儒家对个体道德要求确实很高,但我所理解的儒家还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第一,在儒家传统里,从来没有完美的人。这或许是儒家与基督教、佛教最大的区别。基督教的“神”和佛教的“佛”都代表着“完美个体”,基督和释迦牟尼的一生都被后人描述为完美的一生;而儒家“圣人”不是,孔子自己也犯过错误。 孔子说,过则勿惮改。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特别标注:普及度最高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跟《论语》、孔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句话出自《左传》,大家掉书袋的时候千万不要引用错了) 儒家传统,从孔子开始,就从来不否认人会犯错这个事实。犯不犯错并不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犯错之后的表现才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君子不害怕承认错误,并会改正;而小人则会选择掩饰错误,文过饰非。且儒家相信人是能被教育的。因此,从子思的判断来说,偷吃鸡蛋的事情确实体现了苟变有一些人品上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苟变这个人就没希望了。 第二个特点,儒家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很多人认为儒家虽然具有宗教性质的精神影响力,但儒家却不是宗教。跟基督教、佛教不同,儒家无神学,儒家无来世。儒家只关注现世。或许有人会说,儒家很看重祭祀,对死去的人很关注。我的看法是,儒家确实很注重祭祀行为,但他们更着重于祭祀行为的现实意义。 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的现实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加忠厚。 用人也是一样。苟变有才能,不能因为一点小瑕疵就抹杀他的才能。 基于此,子思坚定的说服卫侯重用苟变。 儒家教育出来的人非常有原则,因此,从来不怕得罪老板,很多时候,他们不会迎合老板,而是直面反驳。子思也是一样。 有一次,卫侯说了个非常错误的方案。但他的大臣们却齐声附和。卫侯很高兴。作为老板,提出的想法受到底下人的一致认同,当然高兴了。子思听说了,对一个叫公丘懿子的大臣说,我看现在的卫国,真的是“君不君,臣不臣”的状态啊!这是很严重的指控。公丘懿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子思就分析给他听。君主自以为是,这样底下的人就不会积极主动想办法、提建议。君主如果说得对,仍然是排斥了底下人的意见、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更何况现在分明是说错了,还被底下一致认同呢?这不是助长坏风气么?在不辨是非的情况下,听到别人的赞扬,就很高兴,这是多么的愚昧昏暗啊;在不顾是非的情况下,一味揶揄奉承,这是多么的无耻恶心啊!这样愚昧的国君,这样无耻的臣子,百姓能够长期容忍么?这个国家,如果不改变现状的话,恐怕长久不了了。 于是,子思本着对老板负责的态度,去找了卫侯。他也不拐弯抹角,上来就开门见山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快完蛋了。卫侯听了很惊愕,就问为什么。子思说,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而卿大夫明知道是错的,却不改指出来;于是卿大夫们说话也自以为是,士族和庶人也不敢指出错误。国君和大臣们都觉得自己很牛逼,底下也是一片附和声、拍马屁,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这样一种氛围:拍马屁的人能不断受到奖励和升迁,忠言直谏的人就会受到排挤和惩罚。这样下去,怎么可能会有好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