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音乐之声(节选)要点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丽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丽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2.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音乐之声 勒 曼 无法住在修道院落里 天上的云彩:美丽、飘游、变幻无穷 皎洁的月光:纯洁、质朴、无法捉摸 不适合当修女 玛丽亚:热爱大自然、热爱唱歌、热爱自由、 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 1.人物鲜明的个性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读者有最清晰和深切的认识。 玛丽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率真活泼的个性、年轻奔放的活力与这样的环境格格不入。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而玛丽亚形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我结合了《音乐之声》的内容背景,让学生去认真体会。 2.艺术作品的价值必须是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主人公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仅在剧本中有,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何理解和对待这样的人、这样的个性,是每个老师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语文教学应该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后者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重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难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点评法。 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段。 1课时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几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排第三位。 勒曼:美国剧作家。 1.背景知识。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剧中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1960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以一百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在百老汇未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 拍摄工作从1963年开始,起先由威廉·惠勘执导,后来则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兼任导演。 影片是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的山区、平原拍摄的,耗资一千万美元。当时招致了一些非议,但很快就被大加赞扬。影片上映后,单在北美,头十个月就收入二千万美元。打败其他影片,成为当年最高票房收入的影片。 2.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1.多媒体播放《音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