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4.世界的物质性是指 ( A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B )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的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
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 )
A.唯心论错误 B.机械唯物论错误 C.形而上学错误D.不可知论错误
7.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B )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 D.主观唯心论
8.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这是( C )观点。
A.形而上学 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
9.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C )
A.唯一属性 B.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要工具
C.存在的形式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0.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C )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11.科学证明人脑是( C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12.意识是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以( C )
A.无机物不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B.只有生命物质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一切物质都具有感觉的反映特性
13.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 C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客体、主体、客体
14.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 )
A.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
C.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1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 D )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16.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C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是说( D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或主观感觉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8.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B )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19.一切生命共同具有 ( D )
A.感觉 B.意识 C.心理活动 D.刺激感应性
2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D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2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D )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的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