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影“钢琴师”中古典音乐欣赏
电影《钢琴师》中古典音乐欣赏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斯皮尔曼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典电影《钢琴师》,作为一部波兰大导演摄制的反映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德国人残酷迫害的电影,不可避免地选择肖邦的音乐为电影的主导音乐。我要说,波兰斯基在选择音乐上匠心独具,使历史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发展巧妙结合,对于音乐素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波兰斯基从众多肖邦的作品中选用了三首夜曲、两首叙事曲、一首圆舞曲、一首前奏曲、两首马祖卡和电影结尾时的钢琴与乐队的Grande Polonaise,每一首都选用得恰到好处,和电影的结构、情节和场景的转换、主人公的心境环环相扣。
电影伊始,1939年9月23日,正当钢琴家斯皮尔曼在华沙的录音棚里录制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纳粹的炸弹无情地降落下来。爆炸了,他还不走,外面有震动声音,录音师劝他赶紧出来,他还不走,玻璃碎片夹着浓烟冲进录音间,这个场景给人印象很深。其实,波兰斯基在这里采用的完全是史实:《升c小调夜曲》平静舒缓的开始,忧伤宽广的基调,似乎预示着千百万犹太人的生命即将终止的厄运。德军占领了华沙,犹太人被迫戴上大卫星的袖标,禁止在人行道上行走,禁止去餐馆和公园……钢琴家卖掉钢琴,全家人被赶到城中央几个高墙圈起来的集中营,他只能在餐馆里弹钢琴,换回一点点粮食。在这个时候,音乐,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将近结尾处,1944年的冬天,德军在东线节节败退,华沙已经被苏军包围,胜利解放指日可待,对于主人公斯皮尔曼来说这可能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但是一个意外发生了。这是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个片段,是在钢琴家为了打开一听罐头,在火炉旁被德国军官发现。波兰斯基在这个场景之前,已经通过音乐为这位德国军官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了巧妙铺垫。当时钢琴家发现有德国人回来,便抱着罐头躲进阁楼里。这时,楼下隐约飘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琴声,德国军官将这段音乐弹奏得清冷幽怨,充满了人情,弥漫着惆怅和无奈,既暗示了他心有音乐灵犀、是一个艺术的欣赏者和同情者,又暗示了他骨子里没有其他德国刽子手那种凶残本性。有了这个铺垫,他作为一个德国军官,冒险拯救一个苟延残喘的犹太艺术家的薄命,才不显得唐突。不知道过了多久,饥饿的斯皮尔曼也许是认为德国人已经走了,于是下楼在房间里找工具撬罐头盖的时候,罐头不小心掉在地上,里面的水撒了出来。斯皮尔曼心疼地把罐头捡起来,抱在怀里。突然,一个全身穿着德军制服的德军军官出现在他的面前,对于他来说一个身穿德军制服的人意味着什么?当军官得知自己面前这个瘦弱无助的犹太人是钢琴家时,便请他弹点什么。我开始在猜想他会弹一个夜曲,经过这么多的磨难,他难道不厌倦和疲惫吗?钢琴家略微迟疑了一下,似乎是惊魂未定,因为这个时刻也许就是他弱小生命的最后一刻。沉静下来后,他选择了弹奏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根据密茨凯维支的叙事史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而写。1828年,《康拉德·华伦洛德》问世,叙述13世纪立陶宛爱国者华伦洛德领导民众抗击入侵的日耳曼十字军骑士的故事。斯皮尔曼在此时此地选择演奏它的用意无疑只有一个——反抗!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斯皮尔曼式的反抗!为什么是反抗?他没有选择莫扎特或贝多芬等德奥系的音乐家而选择了自己最拿手的也是本民族的骄傲肖邦的作品,如果导演选择让斯皮尔曼演奏莫扎特或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斯皮尔曼就纯粹是卖艺求生了,无疑全片的魅力会大打折扣。但不是,他选择了肖邦,而在肖邦的作品里又恰恰选择了《g小调第一叙事曲》,因为这首曲子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乐曲。这一切都是斯皮尔曼在坐在钢琴前那短短的一刻决定的,我想导演的意图就是斯皮尔曼在这一刻已经决定选择自己的方式反抗!他已经不再软弱了。但他同时也知道演奏以后这个懂得音乐的德国人很有可能会打死他,于是先前摔瘸一条腿的形容憔悴的斯皮尔曼不见了;佝偻着身子四处找食物的斯皮尔曼不见了;对德国人噤若寒蝉、唯唯诺诺的斯皮尔曼不见了。现在这个坐在钢琴前的斯皮尔曼是坚强的,重新获得自尊的斯皮尔曼,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给他带来痛苦的人!而在这种反抗中无疑他的祖国伟大音乐家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他最佳的武器!
钢琴家坐下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