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凰梵净山踏青活动路书〔两方案〕
清明节凤凰梵净山踏青活动路书
?
D1:2日晚上10点30分在龙头寺火车站集合,乘坐
K835 / K838 重庆北 - 铜仁 22:33 - 第二天 05:53 铜棉絮岭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释迦佛、弥勒佛
K71 / K74 铜仁 - 重庆北 11:40 - 当天 19:53 7000级台阶使梵净山有“通往佛国的天梯”的称号,是贵州省内最壮丽巍峨的山峰,最高峰红云金顶海拔高度达2494米,曾被中国家地理杂志认定为全国佛光出现最为频繁的佛山之一。关于佛教的传说和景观更显出梵净山的卓尔不凡。在金顶至磨菇石一带,如果运气好的话,能看到梵净山佛光幻影的奇异景观。现在梵净山有了索道可以直达位于6000台阶的万宝岩,同时空中风景也不容错过。
梵净山佛教文化
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丰赡。
一是庙。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梵净山三是桥。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二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四是洞穴。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五是奇峰经石。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六是云海波涛。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七是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梵净山民族民俗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羌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体悟到梵净山区丰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书法艺术。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历史上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为古代巴人后裔。印江县50%以上人口为土家族。土家歌舞有山歌、哭嫁歌、蓑秧歌、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茅古斯、肉莲花等,并以特有唢呐、木叶、咚咚喹乐器伴奏。
苗族——其分支繁多复杂、文化丰富多彩,武陵山脉的苗族先民曾被称作“黔中蛮”,史载“逐三苗于三危”,本地苗族为三苗氏后裔。苗族能歌善物,有跳歌、打跳、踩芦笙、四面鼓舞、板凳舞、反排木鼓舞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