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两汉“郑卫之音”的传播.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先秦两汉“郑卫之音”的传播.doc

论先秦两汉“郑卫之音”的传播   摘要:郑卫之音在先秦两汉的境遇颇具戏剧性。一方面是不绝于耳的批判声。一方面却是日益广泛的传播。寻其原因,主要是它自身清越柔媚的特质,雅俗共赏的功能,与时代氛围的相对宽松。   关键词:郑卫;清越;柔媚;音乐;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郑卫之音”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话题。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荀子、朱熹等对“郑声”、“郑卫之音”均持批判态度,当代有不少学者对“郑声淫”进行辨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见解。但从古到今对“郑卫之音”的论述,大多是针对“郑声淫”命题本身。对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关注不够,对汉代的流传情况更绝少提及。先秦时期孔子和荀子等儒家大师对“郑卫之音”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汉代随着儒学的普及,逐渐成为统治者和儒生的共识,然而“郑卫之音”在社会上并未禁绝,相反却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郑卫之音”在屡受抨击的环境中仍异常活跃,其中原由值得探讨。      一      “郑卫之音”是春秋晚期流传在中原郑国、卫国一带的音乐,是一种地方音乐。孔子最早将“郑声”作为雅乐的对立面提出来,将其定性为“淫”,提出“放郑声”的主张。孔子本人喜好音乐,曾到过郑卫。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痛心疾首,据《论语》所载,他“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显然对卫地之乐不满。孔子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去评价音乐的。荀子的看法与孔子一致,认为“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心淫。”《礼纪》是先秦儒家著作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乐纪》系统阐发音乐的政治功能,激烈抨击“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韩非在《十过》篇中亦称濮水之音为“亡国之音”。儒家和法家的政治主张不同,对音乐的评论角度亦不同,但均从统一文化的立场出发,因而对郑卫之音的看法是一致的。   而当时各诸侯国的君主对“郑卫之音”则是另一种态度。战国初年,魏文侯(前445―396年在位)“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赵国的赵烈候(前408―386年在位)时,国都一度在中牟,曾招致郑国的两位歌手到宫廷中演唱,兴高采烈之际,欲赏赐每人良田万亩。据《楚辞?招魂》,战国末期楚国宫廷歌舞中有妩媚的郑国女子。秦国在统一东方的过程中,将六国宫殿复制于咸阳北阪,各国的歌舞女子充于后宫,郑卫之音应率先进入秦宫。因为秦采取的是“远交齐楚,近攻三晋”的方略,由西向东稳扎稳打地步步推进,与秦接壤的国家首先被蚕室,郑卫之音又为秦王赢政所喜爱。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谓“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李斯很自然地将郑卫桑间之乐置于昭虞之前,可见秦宫廷中郑卫之乐的演奏是经常的,它已取代了秦声,其地位还在昭虞之上。《吕氏春秋?孟春纪》中“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亦应指此期秦宫庭通常表演的歌舞。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郑卫之音的兴盛往往被儒家视为礼崩乐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汉代是大一统中央王朝逐步巩固的时期,儒学发展之后,先秦儒家大师对郑卫之音的批评自然而然为汉代士人所接受,成为社会舆论中约定俗成的说法,等同于郑卫之音,在《南都赋》中,张衡又写到“暮春之禊”时“弹筝吹笙,更为新声;寡妇悲吟,?d鸡哀鸣;坐者凄唏,荡魂伤精”的情景,“新声”同样是以情感人的。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10条载:“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大概指其繁越,类似浅吟低唱的效果。与清越哀怨的音乐珠联璧合,郑卫女子轻盈美妙的舞姿当时是很引人注目的。从有关文献来看,郑卫的歌舞应以舞为主,以女子为主。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曾生动地描绘赵女郑姬“设形容,?a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的绰约丰姿,她们美妙的歌舞与漂亮的服饰,优雅的举止,似乎已形成一种模式,在社会上很有影响,所以司马迁在描绘从将相隐士到农工商贾,无不追求富贵的世象百态图时,能信手拈来,将赵郑的歌舞女子作为并列其中的一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亦盛赞“郑女曼姬”的仪容与服饰,谓其袅袅婷婷,裙带飘飘,“眇眇忽忽,若神之仿佛”,郭璞注曰:“言其容饰奇艳,非世所见。《战国策》曰:‘郑之美女粉白黛黑而立于衢,不知者谓之神也。”’闻一多先生在《说舞》中曾指出,世界各国的原始舞蹈都具有“生命机能总动员”的特点,他认为“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用词似绝对一些,但也点出了舞蹈的本质所在。郑卫之音展示的是生命本身的美,生活过程的美。   正因为极富艺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