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镜青铜艺术的辉煌.doc
铜镜青铜艺术的辉煌
精美别致的铜镜艺术
据且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为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铜镜(1975年发现于甘肃省的齐家坪,故名“齐家文化”),其次是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妇好”铜镜(“妇好”为商王武丁的王妃)。
中国铜镜艺术的鼎盛时期约一千多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结束,历时将近三百年。第二阶段:公元前202年的西汉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止,历时四百多年。第三阶段:约公元581年至907年的隋唐,又是三百多年。铜镜艺术延续千年的辉煌,涵盖了中国鼎盛艺术史三分之一的天地。中国古代铜镜鼎盛时期的精品,一是铜质最佳,二是工艺极精,这二个首要条件实现了青铜艺术的辉煌。
从现今看历经千年的铜镜皮壳,依旧让人感受到由于铜质之好所表现出来的精致。以战国、汉、唐时期铜镜为例,许多铜镜的表皮光亮如新,看似有一层厚厚的玻璃光。南方的“黑漆古”铜镜几乎就像一块黑色的玉,北方的“水银沁”铜镜白光如银,如此美妙神奇的青铜表皮变异而形成的青铜皮壳,是任何铜镜以外的青铜器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关键的铜质决定了结果,这种铜料配比与高超的)台炼技术至今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许火候落料先后秩序等等每一细小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是妨碍宋以后制镜质量的根本。乾隆内府造办处也曾经努力仿制过汉唐铜镜,结果是铜质与艺术表现状况均相差汉唐铜镜甚远。就是当代的仿造高手,同样也遇到这个难题,其中的奥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古代铜镜从工艺美术上讲,除了造型生动、线条流畅,主要是工艺特别精致,如果铜镜中的精致纹饰装点在其它青铜器上,那么每一件被装饰的青铜器一定不亚于“商周”青铜礼器的精美。我们假设将汉唐的高浮雕瑞兽葡萄与雀乌飞蝶移饰在青铜酒杯或青铜酒壶上,难道不是一件世界顶尖的艺术品吗?
琳琅满目的各种铜镜纹饰中,数战国、两汉、隋唐的精品最为精致。战国的山字纹、花叶纹,还有造型夸张、抽象的龙纹、凤纹等等各种主题纹饰坐落于地纹之中,显得铜镜的图案格外地层次分明。
西汉崇尚儒家的道德体系,所以铜镜的纹饰除了草叶纹、星云纹等等,规矩纹是贯穿始终的主流。我们看到最早的“规”与“矩”是在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手中各持其一,寓意为人类制定了规矩,世间凡事都得立规矩,甚至是游戏也该设定规矩。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西汉铜镜上之所以要刻画规矩纹的含义,想必也是让世人在以铜镜映像的同时提醒自身的行为规矩。
到了东汉,道家神仙思想贯穿全国上下,不可避免地也会在铜镜纹饰上体现出来。那时的铜镜常以东王公,西王母,青龙白虎,黄帝,伯牙,天禄,辟邪,神兽等为主要题材,料想修道成仙,长生不老,子孙蕃昌的民风极为盛行。
之后的隋唐,铜镜纹饰一改以往的神秘与迷信色彩,完全以全新的写实图案引领时尚,花是花,鸟是鸟,兽是兽,展现一派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还有葡萄海狮等纹饰更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铜镜艺术至隋唐,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到了青铜艺术的顶峰,所以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与爬山是一样的,只要是到了山顶,接下来就是下山,从此以后,青铜艺术的光辉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讲不完的古代先民曾经伟大的故事与永远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古代铜镜艺术。
历经二千年发展的铜镜铸造技术
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到商代晚期的近一千年的时间,铜镜工艺几乎没有明显的进步,之后又是近一千年,经过西周东周至春秋战国,铜镜艺术才有根本改观。如此漫长的约二千年期间,究竟是什么难题困扰着铜镜工艺的发展?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浇铸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对于青铜礼器的制作堪称巧夺天工。那么为何不能铸造出完美的铜镜?
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冶铜技术还达不到制镜所需的要求,例如铜质的纯净度,合金的配比等。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没解决,就会给制镜过程带来各种困难,比如使得铜镜缺乏良好的映像效果,使得无法表现纹饰的精致华美等等。
如今,我们通过科学技术对商周青铜器进行测试,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苏南地区,溧水乌山出土的西周早期方鼎,含铜52.49%、铅34.27%、锡0%;丹徒母子墩出土的西周中期雷纹鬲,含铜54.54%、铅30.46%、锡0%。全国许多地方出土的青铜块(商周时期用作铸器的青铜料)基本含铅量为30%~40%、高者达50%,由于含锡少含铅高以及不够合理的配比,均有可能造成冶铜的熔点高,铜液冷却较快,流畅相对受阻,热胀冷缩也较大,致使浇铸成型的纹饰无法达到细如发丝的精密效果,致使青铜器物表面暗淡无光,铜像的映像效果更是直接受到高铅铜的约束,所以造成“商周”铜镜不尽人意。
中国早期铜镜的锡含量都比较少,“齐家文化”铜镜就只有1%的锡含量。我们现今看似简单的含铅和含锡最佳配比,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