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戏曲两大系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戏曲两大系统

古代戏曲的两大系统 中国戏曲产生以后,到了十三世纪的元代就形成了两个系统。一个在宋朝早就有了,产生于南方,唱的是南曲(又称南戏)。另一个产生较晚,产生于北方。唱的是北曲(又叫北杂剧)。这两种曲合成一个大系统,叫南北曲系统。 南北曲系统的戏都是“联曲体”,唱句的字数长短不齐,同词差不多。后来的“板腔体”却不同,板腔基本上是七字唱或十字唱。 南曲与北曲在音乐方面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音阶上的区别。南曲音乐只有五个音。那就是1、2、3、5、6,没有4、7两个半音。北曲有七个音1、2、3、4、5、6、7。(2)音调上的区别。南曲比较柔和,北曲雄壮,南曲的韵味、风格与北曲是不同的。 南曲系统的“南戏”产生于温州。从十二世纪到十九世纪共流传了约七百多年。温州这个地方在十二世纪初,是八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当时商业相当发达,南戏就是在这商业城市中兴起和发展的。它产生于民间的歌曲,又继承了宋代的各种杂技,加以改革而成的。它在温州的情况,现在还不十分清楚。 当时南戏产生有四个条件:(1)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2)政治地理的环境,南宋以临安(即杭州)为中心,离温州很近;(3)喜闻乐见的艺术欣赏的需要;(4)艺人们的不断努力。这就使南戏发展起来了。 不久南戏就传到杭州,杭州是南宋的都城,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市民和城市劳动人民都需要娱乐,促成了南戏的成熟。在元朝,由于北杂剧的繁荣,虽然曾使南曲一度衰落,但它很快又复兴了。 南戏每一本戏有长有短,少的约十出,长的有三、四十出,每一出中,曲子又多少不等。曲子有宫调,演唱的时候,后台要帮腔(行话叫“合头”),当时台下观众也可以“打和”(合唱),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可见南戏确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南戏的乐器很简单,是以鼓、笛为主,音调较低。 元朝人创作的南戏剧本,现在还保存十二部,其它就只有些零零碎碎的曲词留存下来(详见钱南扬编《宋元戏文辑佚》)。其中最有名的四部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蔡伯喈琵琶记》。这十二部中有好的一面,但也有糟粕。如《岳飞破虎东窗记》,写岳飞镇压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不该肯定的,但是这本戏也暴露了秦桧谋害岳飞、卖国求荣,以及宋代统治者对敌求和,出卖民族利益的罪恶,赞美了岳飞抵抗外族侵略,这方面的内容还值得肯定。又如《琵琶记》,它暴露了牛太师家的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写出了蔡家的贫苦生活,这是很明显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但极力为蔡伯喈背信弃义的行径作开脱,就不可取了。 南戏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更加发达了,但它的名字也改称传奇。传奇和南戏基本上是一样的。它的变化是在唱腔方面。明代唱腔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两种: (1)弋阳腔:产生于江西。腔调是高腔,很快,有帮唱。因为只有打击乐器,没有管弦乐,显得很单调,但唱词通俗,咬字清楚,又特别注重武工,为大众所喜爱。到了清代又有种种变化,以至不再独立存在,只是残存于地方戏中,至今川剧、湘剧等剧种中都还有高腔曲牌。 (2)昆腔:产生于江苏昆山。旋律慢,音律细,悠扬婉转。它用管弦乐伴奏,配以许多古代舞蹈,载歌载舞,很是优美。因为唱得慢,一个字分成几个音节,文句又深奥,一般人民不易了解,这是缺点,所以到清季也衰落了。但它对皮簧戏影响很大。 北曲系统的叫杂剧,又称为元人杂剧。它产生在十三世纪中叶的元代,比南戏要晚一百三十年左右,产生的地点是元代都会大都(今北京),那时的大都是商业、手工业的中心。杂剧的产生适应了城市人民的需要,当时又有很多民间职业文人写了不少优秀作品,更促进了杂剧的发展。 元杂剧规律很严格,其一是一本四折,约等于现代话剧的四幕。其次是每一本戏只有一个脚色可唱,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演唱,每一折一套曲子。唱的全是北曲,节奏很快,很清楚,用琵琶、筝等伴奏。由于形式比较死板,到了明代南曲兴盛以后,这种规律严格的杂剧就被舞台淘汰了。 我们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一名《宋元戏曲考》,收入《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日本人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等书中可以详细地看到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 南戏、北杂剧,明清传奇都有不少著名的传世作品。南戏,如高明的《琵琶记》等。北杂剧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戏曲集》(其中《窦娥冤》最著名)、《元人杂剧选》。明清传奇有《汤显祖集》(其中收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其中有两种收入冯梦龙的《墨憨斋定本传奇》,已作了修改),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三、中国戏曲如何发展为现在的形式 清代的地方戏极大多数是“板腔体”,其中最主要的是皮簧戏。因为皮簧戏原是从地方戏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