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与逃税罪的界限 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与逃税人相互勾结,故意不履行其依法征税的职责,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的,应作为逃税罪共犯论处 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知道有人逃税,出于某种私利,对逃税犯罪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因此不征或少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本罪 4、与受贿罪的关系 因收受他人贿赂而不征或者少征税款,属牵连犯,应根据行为人的犯罪事实、情节,择一重罪从重论处 (四)刑事处罚 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是指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数额特别巨大,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一)概念 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 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 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徇私、徇情枉法 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 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三)司法认定 罪与非罪 既遂与未遂 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与包庇罪的界限 与伪证罪的界限 1、罪与非罪 司法工作人员如果不是出于徇私、徇情动机,造成错押、错捕当事人的,一般不构成本罪,但应根据不同情节,区别对待 对于出于严重官僚主义,极端不负责,草率从事,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按玩忽职守罪论处; 对于情节严重,造成一定后果,可由所在单位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于因缺乏经验,思想方法主观片面,或因任务紧,案件多而粗枝大叶,调查研究不深人细致,事实证据不清,或因政策水平低,缺乏专业能力等原因而造成的,则应作为一般工作错误,给予批评教育,使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改进工作;必要时,予以纪律处分。 徇私枉法罪立案标准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明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背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进行立案、侦查(含采取强制措施)、起诉、审判的 对明知是有罪的人,即对明知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背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含采取强制措施)、起诉、审判的 在立案后,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应该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无正当理由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 其他枉法追诉,不追诉、枉法裁判行为 2、既遂与未遂 本罪属于行为犯,即司法工作人员只要对明知是无罪的人实施了足以使他受到追诉的行为,或者对明知是有罪的人实施了足以使其不受到追诉的行为,或者实施了违背事实私法律的裁判,完成了全部法定行为,无沦上述行为是否达到目的,均为本罪既遂 若司法工作人员在实施徇私枉法、徇情枉法行为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如被他人发现检举,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首,或行为人工作发生变动而未能继续完成法定行为,其已经实施的行为又不足以达到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的目的,为本罪未遂 3、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主体不同本罪是司法工作人员;后者是一般主体 客体不同本罪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后者虽然也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但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 客观方面不同本罪表现为利用职权使无罪的人受追诉,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行为与职务活动有关;后者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加以告发,与行为人是否担任职务、担任何种职务无关 若司法工作人员不是利用职务之便,而是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则不构成本罪,只能以诬告陷害罪论处 4、与包庇罪的界限 主体不同本罪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后者是一般主体 手段不同本罪的包庇手段,必须是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办案活动,实现包庇罪犯的目的;后者通过作假证明、帮助毁灭罪迹、隐藏或毁灭罪证等手段,实现包庇行为,不要求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包庇 发生的时间不同 犯包庇罪的人实施包庇行为,可以在犯罪分子犯罪后的任何阶段实施,既可能在侦查、预审、起诉、审判阶段实施,也可能在判决之后实施;而犯徇私枉法罪的人的包庇行为,一般发生在判决之前 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在判决生效之后,实施舞弊行为,放走罪犯,使其逃脱惩罚的,则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5、与伪证罪的界限 主体不同本罪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后者是在侦查、审判过程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客体不同本罪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后者主要是公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VIP
- 职业中学学生职业选择与学习动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PGT25PLUS燃气轮机结构介绍(参考).ppt VIP
- 10.多撇不同向 课件-六年级上册小学书法(苏少版).pptx VIP
- 11一字无二捺 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书法(苏少版).ppt VIP
- 2025年元宇宙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docx VIP
- 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电商行业跨境电商出口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初中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数学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跨境电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策略研究报告.docx
- 1平正安稳 教学课件 六年级下册书法(苏少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