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v映象与幻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映象与幻象.doc

v映象与幻象   内容提要 《无形的来客》是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早期的一部戏剧作品,自诞生之初便被各国评论家和理论家奉为“象征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同时也成为梅特林克“静态戏剧”、“死亡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然而,该剧不仅流露出了“象征主义”的文学气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苏珊,朗格“符号学”理论的美学主张。本文将对《无形的来客》进行简单的剧作元素与文本形式分析,并将其中某些内容置于苏珊?朗格符号学理论中加以阐释,旨在体会其内在的哲学思想与美学意义。   关键词 映象 幻象 象征主义 符号学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戏剧艺术世界中,旅法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评论者和理论家普遍认为,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高度集中地体现了象征主义的风格特征。但有学者强调,有代表性的梅氏戏剧与其他象征主义流派作品一样,宣扬的是“禁欲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只有利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统治,对于人民群众是极其有害的”。   然而,与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不同的是,一部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的价值主要在于舞台的“可呈现性”与传播的“多义性”。因此在笔者看来,冠之已久的“象征主义”多少是一种束缚,并不能够完全阐释梅氏戏剧的文本特征,“禁欲”与“宿命”也不能够全面概括其思想内涵。仅就《无形的来客》一部作品而言,它正与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理论的观点存在着某些契合与感应。      一、《无形的来客》剧作及其历史背景      《无形的来客》(LIntmse)(又译作《闯入者》或《不速之客》)是梅特林克创作于1890年的一部短剧。全剧以“死亡”这一抽象概念为中心,描述了一家人围绕一位将要逝去的中年母亲,等待、揣测、祈望的心理过程。剧中具体有形的人物形象为8个,即f盲的)外祖父、父亲、叔父、三女儿、护士与女仆;而除此之外,母亲、婴儿、姐妹(修女)及“无形的来客”从未出现在戏剧情节中,但却贯穿全剧,以一种潜在的形态推动着戏剧进程。   如果按照传统的戏剧观念,《无形的来客》或许不足以被称作一部“戏剧”:它涉及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片断式的情绪与状态,侧重于描绘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抽象的概念。这不同于古希腊时期的“英雄史诗”,不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主张,有别于浪漫主义激情洋溢的风格,甚至也无所谓“动作”的刻画与“节奏”的把握――人们乐衷于将其定位成“象征主义戏剧”,的确不无道理。总的看来,它更像一部象征主义诗作或者画作:凝固、安静、但却变幻莫测,由不确定的形象传达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意念。   然而,任何一部艺术史都印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如果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想象每一种理论主张和每一部艺术作品的诞生与价值所在。戏剧更是如此,它向来与它所处的文学思潮、历史背景、政治环境联系紧密,甚至可以说,自古至今,戏剧从未独立存在讨。   在帝国主义日渐强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文化氛围日益变迁的19世纪末,浪漫主义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激情和灵性,被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所包围和取代,每一种流派的特征与主张都不可避免地迎合或是批判着繁杂而焦躁的现实社会。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梅特林克和他的作品却行着一种相当“中庸”的处世之道――有所指但不锋芒毕露,有愿景但不执意妄想,蒙咙、神秘又唯美,很好地契合了当时流行于知识界的哲学思潮和弥漫在普通民众中的价值追求。   在后来写作的散文集《卑微者的财富》(The Trea-sure of the Humble 1896)中,梅特林克发表了一篇题为《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文章,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抒发了他与众不同的戏剧观,为自己的剧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梅特林克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悲剧因素,它比伟大的冒险事业中的悲剧因素真实得多,深刻得多,也更能引起我们内在真实自我的共鸣。”这样的语句本身便是朴素而坦诚的,在这种观念之下诞生的作品,则具有一种温柔的、触及人心的张力和美感。      二、《无形的来客》与苏珊?朗格符号学      在苏珊?朗格的美学中,戏剧实质上是人类生活的映象,但同时,“任何戏剧,都创造了这种对于可见未来的幻象。它就是戏剧中特有的诗的基本幻象,或虚幻的历史。未来仿佛是一种已然的实体,一种立足于现在的实体。这就是命运。”这种关于幻象、未来、命运之于戏剧的言说在朗格的文章中时有出现,将《无形的来客》对照看来,则使人陷入一种深深的联想与认同。   可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无形的来客》令人着迷的原因是大体相近的:它为我们构建了一处虚拟的空间,提供了某些现实生活的映象和心灵深处的幻象,以及一种出离当下、企望未来的途径与模式。这些都是剧作家对于戏剧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