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秋中国古代艺术欣赏第二讲要点
图《出行图》北齐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娄睿墓 《地主生活图》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墓. 全画反映了东晋时期豪门贵族的生活.形象稚拙简率,用笔粗放沉着,色彩单纯, 明快强烈. 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 图《地主生活图》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晋代纸本画局部 图《地主生活图》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晋代纸本画 图《地主生活图》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晋代纸本画局部 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壁画. 库车、拜城、吐鲁番等地有丰富的壁画 克孜尔千佛洞在拜城东月50公里,现存235个窟 除残破毁坏外,尚有70多个窟内保存较完整的壁画,早期属于汉魏时期,中期属于西晋南北朝时代;晚期属于隋唐时代 库木吐喇石窟当时可能比克孜尔石窟更大,今经流沙和水淹,损失严重 敦煌莫高窟 自北至南约1618米长,现存500多窟,属于北魏时期约30多窟 麦积山石窟属于魏和北周时期的壁画集中在西崖的127,也散见于东西崖的其它洞窟 图《飞天》北周时期 甘肃麦积山第4窟薄肉塑壁画 图《飞天》北周时期 甘肃麦积山第4窟薄肉塑壁画 图《出行图》北周时期 甘肃麦积山壁画 图《诸天普乘》北周时期 甘肃麦积山第4窟壁画 图《飞天》敦煌莫高窟壁画 图《尸毗王本生故事》北凉 敦煌莫高窟275窟 图《狩猎图》甘肃敦煌莫高窟249窟壁画 北朝著名画家 扬子华 生卒不详,北齐宫廷画家 相传 “尝画马与壁,夜听蹄魑啮长鸣”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时重要画家,以画 “梵像’’著称.他的画风有“曹衣出水”之说,这种称之为“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艺术具有重要影响. 图82《北齐校书图》杨子华 北齐 宋临本 图83《北齐校书图》杨子华 北齐 宋临本 画学论著 顾恺之论著《论画》和《画云台山记》 《画云台山记》是一篇创作笔记. 在《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观点是谢赫“六法”产生的基础 对中国画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谢赫 南朝齐梁人(479-502) 画家、理论家 以绘画理论著称.他的《画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该书约完成于梁武帝之时 《画品》首先提出绘画目的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明确指出了绘画的政教功能 《画品》最重要的价值是“六法”的提出 即“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附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 是指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气质、情味韵致,并以此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附彩”、“经营位置” 是构图要求和绘画造型基础技巧 “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在内容上以生活为主,注重人的因素,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 在题材上,继承汉代的神话和历史故事题材,同时,新的绘画题材如肖像画、文学题材绘画、风俗画、花鸟画兴起,山水画也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风格上,从汉代的雄浑、粗朴、古拙、转为严谨精密、体韵飘然的风尚,这是魏晋六朝绘画的时代特色。 在总的时代特色下,又因地域、画家而异。从宏观上看,南北对峙的两方,绘画风格虽互有影响,但又保持了各自鲜明的个性。从微观上看,形象塑造上有“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鲜明区别,线条上也有顾陆“密体”和僧繇“疏体”之分。 感谢同学们耐心聆听! 中国艺术欣赏第二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代背景 诸侯割据称雄 魏、蜀、吴三国鼎力 265年司马氏建立西晋 统一局面仅维持二十余年 “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 皇室被迫东迁建东晋 北方形成“十六国”局面 420年刘裕灭东晋自立为宋又经历齐、梁、陈 北方439年北魏统一 分裂为东魏、西魏 后又被北齐、北周所取代 杨坚灭周建隋 589年南下灭陈 南北才再度归于统一 三百年政权频繁更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突出,儒家的伦理纲常面临危机。痛苦动荡的社会促进了精神领域的全速发展,并给这个时代的艺术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国家 公元纪年 魏 三国 蜀 吴 220 ---- 265年 221 ---- 263年 222 ---- 280年 西晋 265 ---- 316年 东晋 东晋 十六国 十六国 317 ---- 420年 304 ---- 439年 南朝 宋 420-279年 齐 479-502年 梁 502-557年 陈 557-589 年 北朝 北魏 386—534年 东魏 534—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