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中法性认识
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
关键词: 犯罪成立/犯罪构成/违法性认识/故意
内容提要: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行为为法规范 、法秩序所不容许的性质的认识。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是大陆法系刑 法理论长期聚讼不休的一个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而故意与违法性认识的关系则是这场 论争的焦点。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各种观点的交锋已日趋 白热化。本文在对中外学者的观点和主张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犯罪成立的角度论 证了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成立的必要要件;在一般情况下,缺乏违法性认识不阻却故意 的成立;当行为人因缺乏违法性认识而致使其无法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则产生 阻却故意成立的效果。
一、提出问题:违法性认识之由来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行为为法规范 所不容许的性质的认识。违法性认识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句古老的罗马法格言,即 “不知法不赦”(Ignorantia juris non excusat)。这条格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项原则 :“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条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注: 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法律 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这一原则起源于一概 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事实错误在13世纪的布莱克顿的教科书中, 已被承认为抗辩理由;与此同时,关于不知法律或法律认识错误,却一直不影响犯罪的 成立,乃至不影响量刑。(注: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第207页。)
在英美法系国家,作为判例所确定的原则,法的不知不得抗辩,事实的不知得以抗辩( Ignorant juries non exist,ignorant a facts exuisat)一直是法院遵循的解决违法 性认识问题的基本规则。虽然在20世纪以后曾出现过一些不适用该原则的例外,(注: 例如,英国《1946年法律文书法》第3条规定,如能证明在被指控的犯罪实施期间,文 书局还没有发行这部法律文件,这就是被指控犯有该罪的人的一个辩护理由。除非能够 证明在所提出的犯罪实施期间,已经通过适当方式把该文件的大意通知公众和与之直接 有关的人,或者通知了被告人。参见(英)鲁伯特·克罗斯等著:《英国刑法导论》,赵 秉志等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再如美国法院1949年裁决的龙格案 及1957年裁决的蓝波特案,都是“法的不知不得抗辩”原则例外的适例。参见冯军:《 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05-206页;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6-97页。)但正如美国法院在克芝威尔士案的判决中所指出的: “不允许对法的不知的原则是适用于所有刑事诉讼的原则,是刑事程序中最古老的,最 有价值的原则之一。没有这一原则,法院就无法维持刑法的有效执行。在某个特殊事件 中适用这一原则也许会显得过于苛酷,然而,我们无法表明,甚至无法想象对这一原则 的修正。”(注: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05页。)
在大陆法系国家,德国传统的立法和判例一直是以罗马法原则为根据,把错误分为事 实错误和法律错误,并认为违反法规的认识不能作为处罚的前提,因此,法律错误不阻 却故意。(注:参见刘明祥:《刑法中错误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提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而最早对判例所采取的 传统观点提出异议的是费尔巴哈(A·T·Feuerbach),他从道义责任说的立场出发,主 张故意之中包含违法性的认识。(注:参见刘明祥:《刑法中错误论》,中国检察出版 社1996年版,第7页。)自此以后,刑法学界就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在犯罪成立中的地 位问题,尤其是违法性认识是否故意的构成要素展开了长期激烈的论争,其间既有不同 学说之间的相互驳诘,又有同一学说内部的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了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对 立。故意说以因果行为论为基础,认为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是故意的构成要素,责任 说以目的行为论为基础,认为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是独立的责任构成要素。学界对违 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地位见解的分歧还影响到德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判例。在20世纪初 德国的刑法改革运动中,卢克斯(Lucus)和希伯勒(Hipple)曾就法律错误在刑法中如何 界定的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站在传统立场上的卢克斯认为法律错误是责任问题,而 代表新潮观点的希伯勒则认为法律错误是故意问题。(注:参见刘明祥:《刑法中错误 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9-10页。)现行德国刑法典第17条(法律上的认识错 误)规定:“行为人行为时没有认识其违法性,如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西部地区多元化中和谐社会构建网络的建设制度.doc
- 浅谈规制传销的必要中性——借鉴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doc
- 浅谈视听资料在司法中实践中的若干问题.doc
- 浅谈行政诉讼概念重中解.doc
- 浅谈计算机犯罪的预中防.doc
- 浅谈诉讼时效中.doc
- 浅谈诚实信用原则在中民事诉讼法中的适用.doc
- 浅谈财险公司在理赔中中涉及人身医疗费用的赔付规定.doc
- 浅谈诉讼证据划分及中证据确立.doc
- 浅谈行政诉讼范围问中题.doc
- 2025-2026年度国内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肠胀气用药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doc
- 2025-2026年度第一学期园务计划.doc
- 2025-2026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docx
- 2025-2026年度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市场深度分析及产业链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史 第03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原卷版).docx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单元检测(学生版).docx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史 第03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解析版).docx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七模块图形的变化练习题整理.docx
- 《幼儿园管理条例》专业解读课件.pptx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测试题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