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歌非常好的(有考题)探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题精选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①。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①春威折:春寒减弱。 (1)词的上片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词作主要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的。(4分) 参考答案 13.(4分)(1)①梅早,春寒刚刚减弱,就急切盛开。②梅疏,花疏且只有数枝。③梅含情,稀疏的花含情脉脉。④梅白,梅花开放,像雪一样洁白。(每点1分) (2)(4分)上片描绘疏梅含情、迎寒开放的美景,以乐景反衬人之哀愁。(2分)下片描绘天空中只有两行低飞将要归宿的大雁,以哀景衬托人之孤愁。(2分) PS:词牌名 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越调,仄韵格。各家颇不一致,通常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一体。 东 坡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后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请结合上述诗或词中的句子,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胸怀开朗。例如:凹凸不平的坡头路,够磨难人了,但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了。“坡头路”不正是作者坎坷的仕途吗?一个“莫嫌”,一个“自爱”表现了作者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 宋代诗歌概述 宋诗之规模与特质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2册。全书辑录两宋八千九百余家诗人的三十余万首诗作,共3734万字。所收诗人是现存唐代诗家的3倍,诗作则6倍,字数12倍。 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公,终非古人之诗也,善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欠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何处。 ——严羽《沧浪诗话》 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末可谓谓过之,然真无愧色者也。 ——都穆《南濠诗话》 有宋欧、苏辈出,大变晚习,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取,滔滔莽莽,有若江河。 ——袁宏道《雪涛阁集序》 唐人诗主情,宋人诗主理。 —杨慎《升庵诗话》 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然非色弗神,宋人遗兹矣,故曰无诗。 ——李梦阳《潜虬山人记》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水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 ——缪钺《论宋诗》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在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在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