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堂文化研究报告
讲堂文化研究报告
讲堂热的冷思考
1999年7月11日,湖南经视推出余秋雨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电视演讲,开启了新时期中国讲堂文化热。在那之后短短几年内,电视讲坛《千年论坛》、《西部论坛》、《经济大讲堂》、《学术报告厅》、《名家论坛》、《东方大讲堂》、《世纪讲坛》、《人文讲坛》等纷纷涌现,现场讲堂《文津讲坛》、《东方讲坛》、《岭南大讲坛》、《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倏忽兴起,各种形式的讲堂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发达城市出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市遍地开花都。
本文拟对“讲堂热”这种文化现象的成因做一探讨,对目前国内较知名的几大讲堂(坛)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试图摸索出讲堂文化现象的某些共性和个性,以期为讲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讲堂热”文化现象的成因
(一)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丰富社会财富,为“讲堂热”文化现象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统计,1978—200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52%,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也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0年,我国GDP达8.94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超过1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0年我国GDP总量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后,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由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下收入国家行列。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和划分标准,1999年全世界中下收入国家为人均GNP756美元以上,我国当年人均GNP已达到780美元。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40美元,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时间上来看,“讲堂热”大致兴起于21世纪肇始就不是偶然的了。
(二)国家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政策措施的出台,为“讲堂热”文化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文化”这一政策目标,做了整体性的政策揭示和政策规定。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举措,其中一条举措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号召“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明确,部署越来越缜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正是这一系列关乎文化发展,尤其是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成为“讲堂热”遍地开花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人对完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自身需求,是“讲堂热”文化现象产生的内在精神要素
我国古代哲学家管子所说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情感、精神方面的,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进入21世纪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较为富裕后,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才日益增强。文化讲堂在21世纪开始时的中国才兴盛,也充分印证了上述理论。
二、国内知名文化讲堂比较分析
按讲堂主题来分,可以分为综合类讲堂和专业类讲堂两种。综合类讲堂就是讲座主题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讲堂;专业类讲堂就是讲座主题集中于某个领域或某个学科的讲堂。按传播途径来分,又可以把这些讲堂分为两类,一类是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2-11-14.
电视讲坛,一类是现场讲座。前者以电视讲座为主,其他传播途径为辅;而后者以现场讲座为主,其他传播途径为辅。本文分别在电视讲坛和现场讲座两类型中选取若干知名讲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它们进行多方位的比较,从中发现一些讲堂文化热的规律和启示。 (一)基础项目比较
通过表1对六大讲堂在基础项目方面的比较可见:1.一地一讲堂举办的成功,往往成为他地争相效仿的对象。2.两大电视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