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文字训诂篇)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版(文字训诂篇)要点

⑷⑸都把“视”直注为“比较”、“比”,以为是语义注释。这样注,也是有根据的。《广雅·释言》和《小尔雅·广言》都有“视,比也”的训释,古书中以“比”训“视”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注:“视,比也。”这些都是作注人的依据。但是,这些古注的错误,恰恰是把文意注释当成了语义注释,又把它收进了纂集材料。这些地方的 “视”,意思都是“看”、“如……看待”,只在句中含有“比较”、“比并”的意思,“视”就其概括词义说来,是不可能引申为“比”的。因此⑷与⑸都应注成“这里有比的意思”,免得读者以为“视”可以直接当“比”讲。 第三节 诗词的注释 初中语文课本里选了不少古代诗词,都是些很优美的诗词。小诗小词虽然短,却并不容易读。它虽以理解客观的词义与句义为前提,但却有作者丰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它的意境常常潜藏在容易忽略的一字一句之内,甚至暗含在未书出的无字无句之中,需要发掘,需要领会。好的诗词总是篇幅短小而情境深远,所以,词句的意义容量必然很大。加之诗词受格律的限制,语序的错置、内容的跳跃、词语的省略都时时有之,因而产生许多与散文截然不同的特殊句法。引导初中学生读诗绝非易事,除了老师的讲解外,注释便是理解与欣赏的先导。 一、注释要客观准确 对词语客观意义要注释得准确,这是注释的首要原则,诗词注释也不能例外。准确包括两个含意:一是要体现每个词在句中的确切义项;二是要准确说明诗中所产生的意义是从哪个词语上如何产生出来的。例如: 杜甫《春夜喜雨》(初中三册)第一句“好雨知时节”注:“知,知道,这里是适应的意思。” “适应”的意思不应落实到“知”字上,而应落实在下一句的“当”字上。“当春乃发生”,“当”是“正当”,也就是“适时”、“适应”。 二、注释应正确理解句法 诗词因篇幅短小,律诗的格律又限制很严,因而时有特殊句法出现,有些句法甚至缺乏理性,只像是一群字按平仄的需要堆砌起来。所以,注释应正确理解句法,才能将词义把握准确。有些词义注得欠妥,常常是因为注释者按散文句式来套诗词,从而把词的组合关系弄错的缘故。例如: 岑参《逢入京使》(初中二册)“双袖龙钟泪不干”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王褒与周宏让书》“援笔揽纸,龙钟横集”,《琴操退怨歌》“空山欷嘘涕龙钟”。“龙钟”就是流泪貌。其实,这句诗的正常句式应是“双袖不干泪龙钟”,“龙钟”是形容“泪”的,只是为了平仄和押韵,改变了语序。 句法关系到读者对诗的理解,又关系到意境的阐发。有些注释由于句法不清,便注以笼统的句意,读者难以弄清这些意思从哪里来的,容易产生一种“诗无达诂”的顾虑,以为诗的意义完全是主观体验,从而养成懒于分析、随意臆测的不良作风。所以,分析句法,在直译的基础上发掘内在含意,诗意才是使人置信的。例如: 李贺《南园》(初中二册):“寻章摘句老雕虫”。注:“老雕虫,指长年累月埋头写诗作文。雕虫,比喻小技、小道。”这个注对“雕虫”的解释无可非议,但“长年累月埋头写诗文”之意是如何产生的呢?则要加以分析。其实,只要在句法上补出一个“于”字,便一切明白。“老于雕虫”就是“终老于诗文之小枝”。 三、注释不可故作迂曲 诗词的句法不能如散文一般,完全靠着理性去分析,但也有它的规律。例如对仗,确有一部分对句只是字面相对,两句的语法并不完全一致。但也有对得极工,连语法和修辞手段都相同的。例如: 志南《绝句》(初中二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教材注为“指透过杨柳绿吹来的柔和的风” 这是对得极工的。“杏花雨”指杏花开时降的雨,“杨柳风”自然是指杨柳绿时刮的风,课本注显得过于迂曲。 诗词的句法不能按散文的常规,诗词的修辞也不能按一般的修辞格去套,而要注意诗境。有的词反而是直用,注释不可迂曲。例如: 李白《望天门山》(初中三册):“孤帆一片日边来”。注:“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这里指代船”。 用帆来指代船,符合部分借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格。但在这首诗中,却偏偏不是用的这种修辞格,而是直接写“孤帆”。 四、适当注出词语出处 为了描述出诗中的具体情境,适当注出词语的出处有时是必要的。例如: 李白《送友人》(初中一册):“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鸣,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引颈长鸣,舍不得离去。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理解这句话先要知道“班马”的出处。“班”的本义是“分玉”,引申而有“离别”义。马独行而离开伴侣常会嘶叫,这种马叫做“班马”。 第四节 文言文注释中的音注 文言是一种历史语言,只有书面形式,人们不需要用它来进行口语对话,有些习惯“看”文章的人常常凭着视觉通过汉字来识词,对读音问题,是不大重视的。在文言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