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讲学稿第1份 3个问答题答案
复习讲学稿3个问答题答案,请同学们抄下来后并背诵! * (1)不良行为有:旷课、混迹于网吧、出入营业性舞厅 一般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有:——多次敲诈勒索、吃“摇头丸”。 犯罪行为是:——抢劫、杀人。 因为他的行为同时具备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抢劫杀人对社会危害严重;刑事违法性: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当罚性: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 第1个问答题 (2)答:对本人:危害身心健康;无心向上,荒废学业;走上了违法犯罪的岐途,使自己深受牢狱之苦。 对家庭:破坏家庭幸福,导致家破人亡。 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危及社会安全和人民的利益。 第1个问答题 (3)答:教训是:一般违法和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便会干违法事情;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犯罪。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还要做到“慎交友”,杜绝不良嗜好。 (4)答:司法保护 第1个问答题 (5)社会:①加强对网吧、营业性舞厅等娱乐场所的检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娱乐场所要依法经营,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②多开展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学生不要沉迷网络游戏。 家庭:①自觉履行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教育义务,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②教育子女正确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1个问答题 个人:①我们中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上网,不沉迷网络游戏。③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⑤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⑥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第1个问答题 2、(1)答:要负刑事责任。理由:赖某已15岁,按照我国法律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等八种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赖某抢劫钱物,并殴打一名学生致重伤,所以赖某要负刑事责任。 我国法律的刑事责任年龄又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赖某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2个问答题 (2)答:①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等。 ③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主动协助调查,敢于指证。 第2个问答题 第3个问答题 (1)我是这样看待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利弊兼有的两面性。利:①网络具有快速性:使大容量的信息快速传播,为学习知识、与人沟通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②网络交往可以享受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弊:①网络具有虚拟性,长期上网会引发人际情感淡漠,造成社会交往能力障碍。②网络具有隐匿性,如果对网络交往对象缺乏分辨能力,毫无防范,可能带来严重后果。③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人变得孤独、敏感,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所以,我们上网,应自觉规范上网行为,遵守网络规则,有网络道德,做文明上网人。对网上信息要有分辨能力,避免轻信盲从。 第3个问答题 (2)①危害身心健康。“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不振。 ②无心上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③重者会诱发性犯罪及与之联系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第3个问答题 (3)答:①避开诱因法。不接收、不传播含有低俗不良信息的网址。 ②专时专用法。上网时集中精力用于学习。 ③联想后果法。时刻记得观看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后果。 ④接受监督法。上网时自觉接受家长、老师的监督。 ②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理智控制。遇见低俗不良信息网页,立即关闭。 ③依靠坚强的意志帮助自己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坚决不打开含有不良信息的网页。 ⑥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过健康文明的生活。 ⑦要提高警惕,防范欺诈。自觉遵守网络交往规则,不给不法侵害以可乘之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