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永及北宋前期词课件要点
艺术特色: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 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想居者(佳人),侧重虚写,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苦。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从自己和对方两头着笔,感情曲折,把游子飘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了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 “潇潇”——状写雨声。 “洗”——方显清寒。 “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 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周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的“天际识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衰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衰愁煞人。” 主旨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柳永的贡献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 ? ——梁衡《读柳永》 柳词的动人处,在于他的卓然特立,他写作是为了生计。受主流文化长期排斥,估计他本人也不复自信。市井流传一时而已,他可不敢奢望杜甫讲的千秋万载名。 柳永的转身,上路,驻足,凝望,将“羁旅行役”这种人生情态推向极致,用文字凝固成经典画面。他的流传,理由充足。秦观、黄庭坚等人悄悄学他。后来的姜白石、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等宋词大手笔,都在他身上汲取营养。 苏东坡显然在乎他,曾以调侃的口吻批评秦观说:“不意别后,君学柳七填词。”苏东坡又指出,柳永的一些句子——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气象不过如此”。 柳永背向文坛,却终于被皇皇文学史所接纳。 其时汴京、杭州的繁华,不在盛唐的长安之下。市民社会的兴起,为柳永的写作提供了基础。 柳永,柳七,柳三变,柳耆卿,后来还有柳屯田。汴京的姐妹们叫他三变哥,而杭州女子则叫他七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不独歌舞厅传唱,全城市民也争诵,并传遍了江南。 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之前。若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有这样的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曰……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有些夸张,但确说明柳词传播之广。 缠绵。离别。羁旅。情愁。在柳永词里一再出现,《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老是在离别,好像在一个地方待不长。无论对哪个红颜女子有多么牵肠挂肚,他还是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 江南繁华地,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影时隐时现,今天苏州,明天杭州,后天又可能去了金陵。李太白“仗剑远游”,目标很明确。柳永浪迹天涯,动机却显得模糊。他兜里没几个钱,对名山大川兴趣有限,一味盯着城市的街巷,盯着那些有妓女出入的楼台馆阁、瓦子勾栏。那是他展露才华并证明自己的地方吗?他的事业,连同他的生计原是系于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