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传统领域土地权利何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住民族传统领域土地权利何在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土地權利何在? 一、國際尊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利思潮興起 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 1989年聯合國大會提出『原住民權利宣言草案』,並於2007年9月13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中通過 強調尊重和增進原住民族因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及其文化、精神傳統、歷史和思想體系而擁有的固有權利,特別是他們對其土地、領土和資源的權利 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 第26條指出:「原住民族對他們歷來擁有、佔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或獲得的土地、領土和資源擁有權利,有權擁有、使用、開發和控制因他們歷來擁有或其他的歷來佔有或使用而持有的土地、領土和資源,以及他們以其他方式獲得的土地、領土和資源,各國應在法律上承認和保護這些土地、領土和資源,這種承認應充分尊重有關原住民族的習俗、傳統和土地所有權制度。」 聯合國重要公布 1993年為「世界原住民權利國際年」,主題是「原住民民族─嶄新的夥伴關係」 1994年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代表通過『原住民族權利國際規約』,該規約除了羅列原住民基本權利外,並宣示「原住民為民族」 聯合國大會宣佈1995至2004 年為「世界原住民族權利國際十年」,主要目標是加強國際合作,解決原住民族在人權、環境、發展、保健、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問題,希望喚起世人正視原住民權利的訴求 對台灣的影響 引發國際上原住民族權利議題的熱烈討論 更成為日後台灣原住民爭取自己權利的依據,尤其是原住民土地權利方面 積極地要求政府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 賦與他們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土地及自然資源的利用管理權利。 二、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權利相關法令 2002-2005年原住民族傳統土地 與傳統領域調查研究 國內大規模的部落地圖繪製,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學界進行的,司馬庫斯部落為示範部落之一 以部落地圖為主要的研究取向 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PGIS) 部落居民對傳統領域、自然資源利用與管理的知識、及傳統的社會制度 共同建構部落認同 2004年新增森林法— 首次將傳統領域列入法律明文中 第15條第4項規定:「…森林位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者,原住民族得依其生活慣俗需要,採取森林產物,其採取之區域、種類、時期、無償、有償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第38-1條第2項規定:「…國有林位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者,有關造林、護林等業務之執行,應優先輔導當地之原住民族社區發展協會、法人團體或個人辦理,其輔導經營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2005年頒佈「原住民族基本法」 -確定原住民土地權利保障的指導原則 三、新竹尖石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的衝擊 事件簡述 2005年9月間某日三名泰雅族司馬庫斯部落居民,因協助搶修通往斯馬庫斯之道路,在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大溪事業局81林班地旁道路,發現因颱風及豪雨後倒伏並遭周圍崩落土石沖刷、掩蓋之國有森林主產物臺灣櫸木1株,乃將之移置路旁,嗣後該櫸木亦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發覺 於10月7日前往上開處所將該櫸木樹身部分鋸下後載離,惟樹根及部分枝幹因埋於土石中無法立即取出,遂於噴紅漆並烙鋼印後留置現場 之後,泰雅族司馬庫斯部落居民,按泰雅族傳統慣俗,其部落會議決議取走位於傳統領域範圍內被颱風吹倒的櫸木,並指派該三名居民執行該項決議 結果遭法院判決認定此為盜採國有森林產物行為,違反森林法第52條第4款加重竊取森林主、副產物罪。 原告林務局主張 森林法第52條規定:「竊取森林主、副產物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贓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一)於保安林犯之者。(二)依機關之委託或其他契約,有保護森林義務之人犯之者。(三)於行使林產採取權時犯之者。(四)結夥二人以上或僱使他人犯之者。(五)以贓物為原料,製造木炭、松節油、其他物品或培植菇類者。(六)為搬運贓物,使用牲口、船舶、車輛,或有搬運造材之設備者。(七)掘採、毀壞、燒燬或隱蔽根株,以圖罪跡之湮滅者。(八)以贓物燃料,使用於礦物之採取,精製石灰、磚瓦或其他物品之製造者。前項未遂犯罰之。第一項第五款所製物品,以贓物論,沒收之。」 被告部落主張 部落族人主張系爭櫸木位於馬里光部落群傳統領域之土地上,原住民依森林法第15條第4 項前段、原住民基本法第19條第1 項,得依其生活慣俗需要採取野生植物 森林法第15條第4項規定:「…森林位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者,原住民族得依其生活慣俗需要,採取森林產物,其採取之區域、種類、時期、無償、有償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原住民基本法第19條:原住民得在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