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设计概论–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创新设计概论–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1.1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的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2006年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9%提高到60%,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1.35%提高到2.5%” 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1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1.1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教学的弊端:批量生产、单一式的灌输式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人员,学生被动听取→被动思考、缺乏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差) 黑板上的粉笔圆点→?? 中美教育方法的区别?? 创新—专利 专利重要性 保护发明成果 获得经济利益 创新—专利 专利种类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创新—专利 申请专利(2010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总数排名世界第四(12337),而增幅世界第一(56.2%)。 美国国际专利申请达到44855个,仍居世界第一;位列前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韩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士、瑞典。 2010年申请国际专利的企业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日本松下(2154)、中国中兴通讯(1863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华为(1528)、荷兰飞利浦电器、德国博世电子、韩国LG电子、日本夏普、瑞典爱立信、日本NEC。 1.1.2 创新与社会发展 钻木取火 大禹治水(疏、堵、引等)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瓦特—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气时代  费米—原子能反应堆—原子能时代 爱迪生—16Y—2000—12D 1.1.2 创新与社会发展 诺贝尔奖 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他获得发明专利355项,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约100家公司,积累巨额财富 。 1.1.2 创新与社会发展 诺贝尔奖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1.1.2 创新与社会发展 诺贝尔奖-华人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52岁 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 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中国香港,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6岁 1.21世纪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指导性(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育的综合性(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教育的社会性(开放性、社会化、远程网络) (4)教育的终身性(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5)教育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2. 创新人才的素质 六项素质: 知识、智力、技能(才智因素——基础 ) 品德、胆魄、毅力(非才智因素——必备条件) 心理学家:20%最有成就和20%最无成就的对象,最大的差别不在于智力,在于兴趣、意志、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 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品质:智慧和修养 理想:远大的理想 意志: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毅力 信心:坚定的信心 兴趣:干一行爱一行 2. 创新人才的素质 测试你的观察力 3.创新能力的训练 “智商+情商” 创新能力训练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与训练。 1)打下宽阔的基础知识、重视知识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 2)积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