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二:“继承列祖烈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 ——《天皇御笔信》(1867) 材料一: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谈谈日本的国情?你认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⑵根据材料二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打算采用什么手段? ①国情:岛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②矛盾: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缺少资金、原材料与市场 对外侵略扩张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爆发: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的梦想。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日本借机挑起了中日冲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3、开始:(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标志战争爆发。 4、名称: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1894.7 1894.9 1895.1-2 1894.9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二、甲午中日战争 致远舰部分官兵 致远舰直冲敌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 世 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 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 番隅,黄海海战时为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旅大史话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 日本血洗旅顺 威海卫的刘公岛 1895年1月,日本军队在山东半岛荣城登陆,从背面袭击大清北洋水师的基地威海卫,日本舰队则从正面封锁海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请求出击,都被李鸿章拒绝。洋教官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从,命令手下锯掉水师提督印章一角,然后吞鸦片自尽。广大爱国官兵先后八次击退敌舰。2月,北洋水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灭。 三、《马关条约》 1、时间: 2、地点: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李鸿章、伊藤博文 3、代表: 伊藤博文 李鸿章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中既矛盾又勾结,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鹰代表美国 青蛙代表法国 虎代表英国 太阳代表日本国 熊代表沙皇俄国 蛇代表德国 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内因:清朝统治腐朽,封建制度落后(根本);李鸿章“避战自保政策;清军装备落后;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装备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zxxk 刘永福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896年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材料一 1911年被清政府视为叛党的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材料二 丘逢甲曾作《离台诗》二首,其一为:“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伤心地” 因何事而让国
文档评论(0)